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篑 | kuì | 15划 | (形声。从竹,贵声。本义:盛土的竹筐)同本义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又如:篑笼(运土用的竹具。如挑筐);功亏一篑(比喻做事只差最后一点力量而未能完成)
|
睽 | kuí | 14划 | 分离;背离 睽者,乖也。——《易·序卦》 睽,外也。——《易·杂卦》 睽孤见豕负涂。——《汉书·五行志》。注:“睽孤乖剌之意也。” 归妹之睽。——《左传·僖公十五年》。注:“乖离之象。”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白居易《伤友》 又如:睽违(分离;不在一起);睽离(阔别);睽别(分离,离别);睽阻(离别阻隔);睽隔(别离,分隔);睽阔(久别;远别);睽阕(分离隔断);睽离(分离;离散) 违背,不合 守失其微,天下孤睽。——扬雄《法言》 张目注视 。 如:睽目(反目;翻脸);众目睽睽(许多人都注视着)
|
瞆 | guì,wèi,kuì | 14划 |
|
頍 | kuǐ | 13划 |
-
1.帽顶尖尖(一说前倾)的样子:“有~者弁,实维伊何。”
2.古代用以束发固冠的发饰。
3.抬头。
|
戣 | kuí | 13划 | 古代戟一类的兵器 戣,周制侍臣执戣立于东垂兵也。从戈,癸声。——《说文》。按,癸之后制字。 一人冕,执戣。——《书·顾命》
|
魁 | kuí | 13划 | 居首位,第一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吕氏春秋》 又如:魁甲(古代科举考试,称进士第一名为魁甲);魁解(“明”“清”乡试称解试,中式的举人第一名称魁解,也称解元);魁选(选中第一名。即首选);魁品(高档的品级) 高大,壮伟 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渺小丈夫耳。——《史记·孟尝君列传》 又如:魁峨(魁伟);魁肥(魁梧高大;体躯肥胖);魁堆(高突的样子);魁杰(形容身体雄伟高大。同魁伟) 杰出不凡 。 如:魁士(卓然特出的人。即硕士);魁奇(杰出不同凡俗);魁彦(杰出人才);魁特(超群之人);魁儒(大学问家);魁闳(气量宏大)
|
煃 | kuǐ | 13划 |
-
火貌。
|
楏 | kuí | 13划 |
-
锄柄。
|
楑 | kuí | 13划 |
-
1.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2.古同“揆”,度。
|
暌 | kuí | 13划 | (形声。从日,癸声。本义:日落) 同本义 暌,日入也。——《古今韵会举要》 通“睽”。分离,隔开 伊余本羁客,重暌复心赏。——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又如:暌违(分离;不在一起);暌阻(阔别;离别);暌间(离间;使分离) 同“睽”。形容注视 。 如:暌暌(张目注视的样子)
|
窥 | kuī | 13划 |
-
1.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管中~豹。
2.暗中察看:~探。~测。
|
跬 | kuǐ | 13划 | 引申为“靠近的”、“眼前的”。 如:跬誉(眼前一时的声誉)
|
愦 | kuì | 12划 | 闷,烦乱 心烦愦兮意无聊。——王逸《九思·逢尤》 又如:愦愦(混乱不安;糊涂);愦乱(昏乱不安,忧思烦乱);愦闹(混乱喧闹);愦毒(因中毒而烦乱) 昏乱,神志不清 则固僵仆烦愦。——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愦于忧。——《战国策·齐策四》 又如:愦眊(昏昧糊涂);愦耄(昏乱糊涂);愦慢(昏庸怠慢);愦瞀(昏乱)
|
愧 | kuì | 12划 |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折辱人;使羞惭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又如:愧辱(羞辱) 责人罪咎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
腃 | juàn | 12划 |
-
(身体)弯曲:“身~项缩。”
|
溃 | kuì,huì | 12划 | (形声。从水,贵声。本义:水冲破堤岸) 同本义 溃,决也。——《说文系传》 溃,漏也。——《说文》 溃,旁决也。——《苍颉篇》 不遵其道曰洚,亦曰溃。——《水经注·河水》注 沸溃渝溢。——木华《海赋》。注:乱流貌。” 溃淡淡而并入。——宋玉《高唐赋》。注:“水相交过也。” 渟涔障溃。——《文选·长笛赋》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语·周语上》 溃渭洞 河。—— 班固《西都赋》 又如:溃围(突围);溃冒(冲决泛滥);溃溢(堤防崩溃,洪水泛滥);溃滥(溃决泛滥);溃渱(水流广大的样子);溃溃(水流的样子);溃流(谓水喷涌而出);溃濩(波浪相激汹涌的样子) 引申为冲破 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史记·河渠书》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史记·项羽本纪》 战败;大败 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荀子·议兵》 而民不至于惊溃。——宋· 苏轼《教战守》 夹攻潼关,官军大溃。——《旧唐书·黄巢传》 又如:溃窜(四处逃散);溃亡(失败逃散);溃走(败逃);溃奔(败逃);溃却(失败而退却) 毁坏 燔溃其祖庙。——《墨子·非攻》 又如:溃裂(崩溃);溃遁(崩溃遁逃);溃坠(崩溃) 腐烂 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周礼·疡医》 八方分崩,中夏鱼溃。——《后汉书·刘陶传》 发溃痈肿。——《素问·五常正大论》 涉寒暑不溃。——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溃痈(恶性脓疮溃疡);溃引(溃烂漫延);溃裂(溃烂;破裂) 达到 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明· 刘基《卖柑者言》
|
馈 | kuì | 12划 | 饮食之事 燕养馈羞,汤沐之馔,如他日。——《仪礼·既夕礼》 食物 先生将食,弟子馔馈。——《管子·弟子职》
|
骙 | kuí | 12划 |
-
〔骙骙〕形容马强壮。
|
喟 | kuì | 12划 | (形声。从口,胃声。本义:叹息)同本义 喟,大息也。——《说文》 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礼记·礼运》 天子喟然叹曰。——《论语·先进》 托遗编而叹喟兮,淆余涕之盈眶。——柳宗元《吊屈原文》 喟然叹曰。——《汉书·李广苏建传》 生喟然曰。——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喹 | kuí | 12划 |
-
〔喹啉〕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有特殊臭味。用以制药品、染料等。啉(lí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