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99条jin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jīn9

义未详。

jīn9
  1. 润泽

    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充盈;溢 ——多叠用。

    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jìn9
  1. 中国水名

  2. 在湖北省枣阳县境。又名少河,与白水合流后,又名滚河。西入襄阳县,合唐河,注入汉水

    浕,水名。在襄阳。——《集韵》

  3. 在陕西省勉县境

jīn9

古同“筋”。

jìn9
  1. 通“进”。进用。后引申为忠诚

    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诗·大雅·文王》

    又如:荩臣(忠臣);荩言(忠言);荩谋(竭忠尽善的谋略);荩猷(荩谋)

jīn9
  1. 结上带子,以带束衣

    皆衿甲面缚。——《左传》

    又如:衿甲(穿着盔甲)

jìn,jìng9
[ jìn ]

1.力量,力氣。

2.神態;情緒。

3.樣子。

4.趣味;興趣。

5.指某種程度,限度。

[ jìng ]

1.強健有力。

2.戰鬥力強。

3.勢力強大。

4.風勢強勁。

5.筆法遒勁。

6.剛強。

7.堅固,堅硬。

8.加強。

jīn9
  1. 筋络。同“筋”。

    如:觔骨(即“筋骨”);觔力(筋骨之力);觔脉(筋骨脉络);觔节(觔腱骨节。比喻着力或事物的关键)

  2. 重量单位,“斤”的异体 。

    如:觔斗(唐代散乐的一种。翻跟斗;亦指跟头);觔斗云(“西游记”中孙悟空翻跟斗时驾的云);觔兜(觔斗)

  3. 名词 韧带。  【组词】:「牛蹄筋」。《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诸州市牛皮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脑革悉输焉。」

    名词 肌肉。《文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新唐书.卷二一七.回鹘传下》:「产良马,首似橐它,筋骼壮大,日中驰数百里。」

jīn,guān,qín9
  1.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同本义

    徂耰棘矜。——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矛,其柄谓之矜。——《方言》

  2. 另见 guān;jīn

  3. 名词 矛或戟的木柄。《文选.贾谊.过秦论》:「鉏櫌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jǐn9

古同“卺”。

qīn8

同“駸”。

jǐn8
  1. 瓢,古代结婚时用作酒器 。

    如:合卺(旧式夫妇成婚的一种仪式)

jìn8

梳丝的器具。

jǐn8

极,最:~底下。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管。

任凭:侭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清张惠言词木兰花慢--杨花。

jīn8

同“金”。用作偏旁。俗称“金字旁”。

jìn7
  1. 舅母。舅父的妻子

    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又如:舅妗;妗娘(妗子,舅母);妗妗(妗子,舅母);妗奶奶(对父辈舅母的称呼);妗婆(父亲或母亲的舅母,即舅婆)

  2. 妻兄妻弟的妻子 。

    如:大妗子;小妗子

jìn,jìng7
  1. 加强

    得其众不足以劲兵。——《史记》

    不如与魏以劲之。——《战国策·秦策一》

  2. 另见 jìn

jìn7
  1. 将近;差不多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又如:近半

jìn7
  1. 外墙砌宽一尺,石二进;内墙砌宽一尺,石一进。——清· 严如煜《苗防备览》

jìn,yín6
[ jìn ]

相。

[ yín ]

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