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足”所有汉字

找到242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19
  1. (形声。从足,就声。本义:踩,踏)

  2. 同本义

    蹴,蹑也。——《说文》

    蹴,蹋也。以足逆蹋曰蹴。——《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又如:蹴跑(践踏);蹴践(践踏);蹴踏(踩;踏)

  3. 踢 。

    如:蹴踏(踢);蹴球(踢球);蹴鞠(踢球)

  4. 追逐 。

    如:蹴讨(追迫讨伐);蹴击(跟踪追击)

  5. 另见 jiu

niè15

行轻。

duò13
  1. 顿足,用脚猛力踏地 。

    如:跺脚(顿足,举脚猛力踩地);跺蹬(跺足,跺脚);跺泥(脚用力蹬地);跺打(用力踩踏)

cuō16
  1. 失误;差错 。

    如:蹉失(过失;失误);蹉败(失败);蹉过(过错)

  2. 岔路;小路 。

    如:旁蹉(小路)

zōng15

古同“蹤”。

pán18

见“蹒”。

19

用脚拨开:“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两儿弃之。”

9
  1. 胸腹部向下卧倒 。

    如:趴在地上;趴炕(生病而躺在床上休息)

  2. 身体向前倚靠 。

    如:趴在桌子上画图

qiàng,qiāng11
  1. 参见「踉跄」条。

shān12
  1. 蹒跚,也作“盘跚”。跛行;行不进貌 。

    如:跚跚(行步缓慢从容的样子)

  2. 〈方〉∶踩,践踏 。

    如:跚橇(踩高跷)

  3. 碰;跌 。

    如:跚破脚(跌破脚)

lóng,lǒng23
[ lóng ]

〔~蹱(zhōng)〕a.小孩儿走路的样子。b.不强举。c.老人行走的样子。均亦作“躘踵”、“龙钟”。

[ lǒng ]

行正。

huái15
  1. 通“剐”。割 。

    如:踝舌(割去舌头);踝草(割草)

  2. 用同“裸”。

    如:踝蹄婆(对妓女的贬称。踝,用同“裸”);踝体(裸体)

17
  1. (形声。从足,脊声。从“足”,表示与行有关。本义:走小碎步,即后脚尖紧接着前脚跟)

  2. 同本义

    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诗·小雅·正月》

    又如:蹐蹐驰(小步急行);蹐地跼天(谨慎小心,颇为恐惧的样子);蹐步(小步);蹐蹐(行走不稳便)

  3. 局促 。

    如:蹐滞(局促板滞);蹐跼(局促);蹐促(局促不安)

yuè21
  1. 动词 跳动。  【组词】:「飞跃前进」、「一跃而起」、「雀跃不已」。《易经.乾卦.九四》:「或跃在渊。」《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

    动词 价格上涨。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县官猥发,阖门擅市,则万物并收;万物并收,则物腾跃。」《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而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

踿16

1.古同“蹙”。

2.退:“推选了谁,谁也借故向后~。”

25

古同“蹋”。

yuè11
  1. 迅疾 。

    如:跃升(迅速提升);跃进(快速前进)

guì,jué11
[ guì ]

骡马类动物用后脚踢:“有毒有螯,有蹄者~。”

[ jué ]

1.(马)奔驰:“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后,蹄间三寻。”

2.疾行:“敕蹻~,跋涉山川。”

3.飞奔的兽:“要~追踪。”

lún15

行貌。

jué19

“蹶(jué)”的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