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竹”所有汉字

找到347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zhuàn,zuǎn21
  1. 同“撰”。著述

    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继 唐尧,下讫 秦缪。——《汉书·司马迁传赞》

    太史公仍父子相继籑其职。——《汉书·司马迁传》

  2. 同“馔”。饮食

    陈平共壹饭之籑而将相加驩。——《汉书》

zhuàn15
  1. 特指用篆体字书写

    太一装以宝,列仙篆其文。——唐· 韩愈· 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

    又如:篆素(写篆书于素帛);篆额(用篆字书写碑额);篆书(写篆字)

  2. 雕刻

    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红楼梦》

  3. 引申为铭刻

    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聊斋志异》

    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唐· 顾云《谢徐学士启》

    又如:篆铭(铭刻,比喻牢记在心)

bèn11
  1. 笨重,拙劣,粗大沉重 。

    如:笨车(粗陋而不加装饰之车);笨窳(笨重粗劣);笨胶(质量较差的粗胶)

  2. 智力差,愚笨 。

    如:笨头笨脑;笨人(愚蠢的人);笨汉(干粗活的人);笨牛(愚笨如牛)

  3. 不灵巧;不灵活 。

    如:笨作(作事刻板,不变通);笨贼(笨蛋)

biān11
  1. 竹豆。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

    籩,竹豆也。从竹,邊声。——《说文》

    掌笾之之宾。——《周礼·笾人》

    笾祭。——《仪礼·祝赞》。注:枣栗之祭 。”

    品其百笾。——《国语·周语》

    晋侯享之,有加笾。——《左传·昭公六年》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笾人(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四笾之实,以供王祭祀燕享之用);笾豆(古代祭祀燕享时所用的器皿。笾盛桃梅,豆盛肉酱)

hóu15
  1. ——见“箜篌”(kōnghóu)

14
  1. 参见「自个儿」条。

ruò16

同“箬”。

líng11
  1. 通“軨”。车轼下面纵横交结的竹木条

    笭,车笭也。——《说文》

  2. 古代船舱中放器物的床形衬板

    舟中床以荐物者曰笭。——《释名》

    又如:笭突(古代谓船舱底部用以避水或载物的衬板);笭床(古时棺中垫尸的木板)

18

〔胡簶〕盛箭的器具。

14

〔箖~〕见“箖1”。

láo18
  1. 古书上说的一种有毒的竹子。

niǎn17

〔恭~弓〕钓。

lín,lǐn14
[ lín ]

〔~箊〕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叶薄而宽。

[ lǐn ]

古代供弋射用的掩体。

18

1.禁苑。

2.囿养。

10
  1. 指女子十五岁成年。亦特指成年之礼

    字而笄之。——《公羊传·僖公九年》

    既笄而孕——《国语·郑语》。注:“女十五而笄。”

    又如:笄女(指成年的女儿);笄年(女子盘发插笄的年龄;成年);笄冠(女子加笄,男子加冠,指成年)

chǎn17

古代一种像笛的三孔短管乐器。

niè16

古代一种声音柔和的管乐器。

笿luò12
  1. 古代盛杯盘之类器皿的竹笼

    笿,杯笿也。——《说文》。徐锴曰:“犹今人言箩。”

    杯笿,陈楚宋卫之间谓之桮落,又谓之豆筥,自 关东西谓之桮笿。——《方言五》。注:“盛桮器笼也。”

  2. 竹篓

    [蜀之 青城]其邑每岁修竹笿之堰,以堤川防水。——《云笈七签》

zhù16

用手捣物体。

chí14
  1. 名词 (形声。从竹,虒( sī)声。本义: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同本义。有八孔,横吹。唯其开孔数及尺寸古书记载不一。如:篪埙(篪与埙。皆古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