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等 | děng | 12划 | 一样,同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
|
籮 | luó | 25划 |
-
用竹子編的底方上圓的器具:~筐。
|
籀 | zhòu | 19划 | 汉字的一种文体。一名大篆 周宣王史名籀,其所著文字曰籀文。亦曰大篆。——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籀,史籀,周太史造大篆。——《玉篇》 仇校篆籀,篇章毕觌。——晋· 左思《魏都赋》 又如:籀文(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
簈 | píng | 17划 |
-
同“箳”。
|
箤 | zú | 14划 |
-
竹笼。
|
籚 | lú | 22划 |
-
1.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
2.矛、戟的柄。
3.筐;饭器。
4.古同“櫨”。
|
篒 | yì | 15划 |
-
同“饐”。
|
篵 | cōng | 17划 |
-
有病变而不能用的竹子。
|
簫 | xiāo | 19划 |
-
见“箫”。
|
笯 | nú | 11划 | 鸟笼 笯,鸟笼也。——《说文》 凤皇在笯兮。——《楚辞·怀沙》 又如:笯凤(拘禁于笼中的凤)
|
籦 | zhōng | 23划 |
-
〔~笼〕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制笛子,如“惟~笼之奇生兮,于终南之阴崖。”
|
籄 | kuì | 20划 |
-
古同“簣”。
|
第 | dì | 11划 | [古]∶这 仅;只;只是;尽管;只管 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明史·海瑞传》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古]但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
篇 | piān | 15划 | 一件文艺作品 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王充传》 《山海经》十三篇,《国朝》七卷。——《汉书·艺文志》 世无一卷,吾有百篇。——《论衡·自纪》 又如:一篇文章;几篇恐怖故事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或出版的刊物 。 如:歌篇儿;这本书缺了一篇儿;三篇儿纸
|
篛 | ruò | 16划 |
-
同“箬”。
|
簾 | lián | 19划 | 名词 用竹片、布帛等编制成遮蔽门窗的用具。 【组词】:「门帘」、「窗帘」、「竹帘」、「垂帘听政」。唐.杜甫〈客夜〉诗:「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
箌 | zhào,dào | 14划 |
- [ zhào ]
-
古同“罩”,捕鱼器。
- [ dào ]
-
大。
|
筬 | chéng | 12划 |
-
1.竹名。
2.织具。
|
節 | jié | 13划 | 名词 植物枝干分段的地方。 【组词】:「松节」、「竹节」。唐.杜甫〈建都十二韵〉:「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也称为「节子」。 名词 动物骨骼相连接的部分。 【组词】:「关节」、「骨节」。《韩非子.解老》:「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
|
籪 | duàn | 24划 |
-
见“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