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韦应物


更新时间:2025年3月21日 07:33 浏览量:73

  • 本    名:韦应物
  •     名: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 字:义博
  • 所处唐代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京兆杜陵
  • 主要作品:《韦江州集》《韦苏州集》《韦苏州集》等
  • 官    职:苏州刺史
  • 爵    位:县开国男

简介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栎阳县令,迁比部郎中,加朝散大夫。外放治理滁州、江州刺史,检校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约贞元七年(791年)初,韦应物在苏州去世。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

详细资料


韦应物人物生平

韦应物早年颠沛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韦应物约生于该年前后。

天宝九年(750年),该年前后,韦应物以门荫补右千牛。

天宝十年(751年),韦应物在长安以侍卫官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奔蜀,韦应物流落失职。

乾元二年(759年),韦应物生活贫困,开始立志读书,一度在太学读书。

韦应物任洛阳丞

广德元年(763年)秋冬间,韦应物任洛阳丞。同年,作《广德中洛阳作》诗。

永泰元年(765年),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韦应物因惩办不法军士而被讼,后弃宫闲居洛阳同德寺。在此期间,作了《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赋得暮雨送李胄》《同德精舍养疾,寄河南兵曹东厅掾》《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同德阁期元侍御、李博士不至,各投赠二首》等诗。

大历四年(769年),该年前后,韦应物从洛阳回到长安,作了《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诗。

韦应物任职长安

大历九年(774年),韦应物任京兆府功曹,此后又任高陵宰。

大历十一年(776年),韦应物转任朝清郎。同年,作《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诗。

大历十二年(777年)夏秋,秦中大水成灾,韦应物出使云阳视察灾情,有《使云阳寄府曹》诗记其事。该年前后还作了《赠冯著》《答冯鲁秀才》等诗。

大历十三年(778年)秋,此时韦应物已为鄠县县令。

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韦应物改任栎阳县令。七月,韦应物以疾辞官,闲居于长安西郊沣上之善福寺。

建中元年(780年),韦应物在长安闲居。同年,作《答畅校书当》诗。该年前后还作了《春日郊居寄万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伟夏侯校书审》《寄令狐侍郎》等诗。

建中二年(781年)四月,韦应物担任尚书比部员外郎。

约在建中三年(782年)四月间,韦应物作《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诗。

韦应物地方为官

建中四年(783年)夏,韦应物改任为滁州刺史,由长安赴滁州时途经洛阳,作《寄大梁诸友》诗。同年秋,韦应物到任滁州。秋冬之际,作《寄畅当》诗。

兴元元年(784年),作《寄诸弟》《京师叛乱寄诸弟》《寄李儋元锡》《寄全椒山中道士》等诗。同年夏,作《寄杨协律》诗。同年冬末,被免去滁州刺史之职。

贞元元年(785年)正月,作《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诗。同年春夏,韦应物闲居于滁州西涧。期间,作了《观田家》《滁州西涧》等诗。同年秋,加朝散大夫,任江州刺史。

贞元二年(786年),作《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自蒲塘驿回驾经历山水》《郡内闲居》等诗。

贞元三年(787年),韦应物被封为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朝为左司郎中。

贞元四年(788年)七月以后,韦应物由左司郎中改任苏州刺史。

贞元五年(789年),作《答令狐侍郎》诗。同年,顾况被贬为饶州司户,途经苏州,韦应物作《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

韦应物客死他乡

贞元六年(790年),作《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诗。该年春,韦应物被免去苏州刺史之职。因家贫无法立即返回长安,所以寄居于苏州永定寺。

约贞元六年(790年)冬至贞元七年(791年)初,韦应物在苏州去世。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韦应物与夫人合葬。

韦应物主要影响

韦应物像,出自清刊本《吴郡名贤图传赞》[21]

韦应物诗歌风格自成一派,在大历时期显得尤为特殊。大历年间,盛唐时候的壮阔气象已不复存在,因此题材多为**雪月,乡情羁旅等,诗风也趋向于王维、孟浩然的清淡。韦应物与大历时期其他诗人工于近体尤其是五言律诗不同,他对各种诗体均有涉猎,尤其擅古体。大历时期诗人非常注重词句的雕琢,并且大力追求对仗的精工和音律的和谐,韦应物的诗歌古朴、自然,一语天然万古新之感。经历了战乱以后,受时代的影响,大历诗歌的整体风格呈现一种凄清、寂冷的基调,而韦应物的诗歌读来平和恬静。此外,韦应物诗歌气韵悠长,清韵秀朗,而大历诗歌往往凄苦萧飒。总体说来,韦应物上追先秦风雅之源,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寄托手法和雅正中和精神;下承盛唐王、孟之绪,继承了王维、孟浩然诗歌的气度胸怀、意境风格以及某些写作技法。

山水诗

韦应物山水诗在清幽之中往往透出几许寂寥,其中情绪的表达有所节制,实是一种伤而不悲的幽寂之美。这种表面的平静不像王维佛道信仰之下的无所挂怀,天高云淡,亦非柳宗元压抑心绪后流露出的清峭。生活在动荡之后的中唐,物是人非,盛世难再,韦应物在时代氛围的影响下,心也愈见冷了。因而清冷疏淡的山水风物便更易触发他的创作灵感。当面对一切热闹有生气的画面时,韦应物总是表现的更像一个旁观者,一切光影的明暗变幻,风景的浓淡交替;一切鸟鸣、蛙唱、钟声、流水都不过将他的心境衬托得更加幽寂。可以说韦诗这种幽寂的境界,既是那个时代的氛围使然,也是诗人自身的审美追求。总体来看韦应物山水诗的幽寂之境有以下三点特质:

一、清冷的色调与意象

韦诗中常见清冷色调的颜色词如“绿”“黛”“青”“翠”等与景物结合在一起,如“云开夏郊绿,景晏青山沉”(《沣上精舍答赵氏外生伉》)。“寒”“凉”“幽”等一些意境清寒的词在其诗中也经常出现,如“叶沾寒雨落,钟度远山迟”(《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待》)、“乔木生夜凉,月华满前墀”(《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等。

此外,韦应物山水诗还偏爱寒山、寒雨、青冥、清泉、清砧、暮色、暮钟、青苔等意象,无一不透出清冷之意,如“青冥台砌寒,绿缛草木香”(《游琅琊山寺》)、“遥看黛色知何处,欲出山门寻暮钟”(《答东林道士》)、“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赠王侍御》)、“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这些读来使人感到格外寂静清幽。

二、动中有静

以动衬静,寓静于动也是韦应物山水诗常用的手法。他善用自然界中热闹的音响来烘托诗中的幽寂之境。如“惊禽翻暗叶,流水注幽丛”(《夜偶诗客操公作》)、“山高鸣过雨,涧树落残花”(《西郊期涤武不至,书示》)、“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秋景诣琅琊精舍》)、“深林猿声冷,沮洳虎迹新”(《山行积雨归途始霁》)、“密竹行已远,子规啼更深”(《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分别以流水声、雨声、钟声、猿啼、鸟鸣来衬托幽静的气氛。读者可以感知,作者身处在有声的自然之中,更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静谧。

三、浓淡明暗的交替

韦诗幽寂特质并非只包括清冷、寂静,它的内蕴应是立体的,复杂的,富于感情的。如“始霁升阳景,山水阅清晨。杂花积如雾,百卉萋已陈”(《山行积雨归途始霁》)、“崩壑方见射,回流忽已舒。明灭泛孤景,杳霭含夕虚”(《往云门郊居途经回流作》)画面中有明有暗,明的是阳光、清晨,暗的是雾霭、山岚,光与影明暗的交错形象地展示出一幅幅静谧清幽的自然图景。

此外,韦应物研习禅宗思想,时常出入寺院,亦有许多提及佛教、佛门的诗作。但他这类诗多数并不直接讲述佛理,而是以描写寺院禅房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色为主,将其对清净禅修生活的喜爱情绪隐隐含蓄景中,如“结茅临绝岸,隔水闻清磬。山水旷萧条,登临散情性。稍指缘原骑,还寻汲涧径。长啸倚亭树,怅然川光暝”(《义演法师西斋》),全诗无一句讲佛理,只写诗人沉醉山水,流连忘返,不舍时间飞逝,无处不流露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喜爱。又如“对殿含凉气,裁规覆清沼。衰红受露多,馀馥依人少。萧萧远尘迹,飒飒凌秋晓。节谢客来稀,回塘方独绕”(《慈恩寺南池秋荷咏》);“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衣。深炉正燃火,空斋共掩扉。还将一尊对,无言百事违”(《永定寺喜辟强夜至》)等。这样的诗作比比皆是,足可见韦应物对清静居所的偏好。在这样清净幽寂的山水之中,诗人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慰藉。他以宁静的内心观照外物,则眼中所见之景则皆为清幽僻静处。他从这些景物中获得了审美愉悦,同时也将自身理想人格寄托其中。晚年的韦应物,心态较前期更趋于平和宁静,其山水诗更突显出一种繁华落尽之后清幽静谧、无欲无求的格调。

韦应物山水诗的清净幽寂的风貌,还是诗人在创作之中有意构建的结果,是其审美心理的体现。诗人从自己内心出发,选景、构图皆带有主观倾向性,他有意将自己的审美追求倾注在山水之中,使诗歌整体呈现出这种清幽静谧的特质,目的就是用来表达他对恬淡萧散生活的追求,抒发他追求清净平和的内心感受。如“残霞照高阁,青山出远林。晴明一登望,潇洒此幽襟”(《善福寺阁》),“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守此幽栖地,自是忘机人”(《园亭览物》)。这些诗中出现的“潇洒”“自”“守”“忘机”等字均暗示出诗人对于幽寂之美的自发追求。

咏物诗

韦应物在咏物诗创作方面自辟蹊径,除借咏物以隐喻时代乱象、感喟人生际遇外,尤其着力于体物悟道、陶写**,从而使其咏物诗体现出与此前李白杜甫,此后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咏物诗大不相同的风貌,下启宋儒观物穷理、体物悟道、咏物阐理的理学咏物诗创作风气。

一、咏物寓言

韦应物亲历安史之乱,对于连年战火所造成的巨大灾难深有所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以及安史之乱后的代宗、德宗诸朝,政局多有翻覆,他于此多有感慨而不便斥言,故拟若干带有寓言性质的咏物诗以刺之。

如《杂体五首》其二以及《鸢夺巢》,这两首诗都托言禽鸟以喻刺时事。第一首,写“祅鸟”扰人,居人忧勤,而鹰、鹯之属,空蒙主恩,不思报效,与鸱枭无异。第二首,写鸱夺鹊巢并残害鹊,凤凰居尊而不制,鹯鹞之属不逐鸱枭,反食鹊之残肉,最终百鸟不得其安。前一首让人联想起安史乱中,诸将踟蹰,以及肃宗、代宗、德宗朝*邪当道,群臣缄默,正臣愤憾之政局;后一首则让人感受到动荡之世,叛贰之臣兴风作浪,君臣莫衷一是,下僚及百姓不得其安的乱世景象。由于这两首诗的讽刺指向,上涉君,下及臣,臣中又有谗、佞、*、叛、邪、正、忠、直等诸色人等,故可将其视为对安史乱后数朝政局乱象的生动隐喻。他的《乌引雏》《燕衔泥》等篇,虽讽刺隐喻意味不及此二篇鲜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对时政乱象的隐约讥刺。韦应物对于时事及民生疾苦之关注并不止于此,他的另外两篇咏物诗,也含有类似的讽谕性。如《夏冰歌》“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一首,在铺陈宫中赐冰以御炎夏之后,在结句写道:“当念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杂体五首》其三“春罗双鸳鸯”,通过贫女织罗、富家挥霍的对比,讽刺批判贫富不均及奢侈挥霍之弊。

二、触物伤怀

韦应物少年时代,志向抱负颇为高远,然中年后蹭蹬仕途,对自己的仕宦生涯颇怀抑郁,这种情感在其任苏州刺史时所作的多篇作品中曾有所流露,如《赠旧识》云:“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蹉跎三十载,今日海隅行”,追忆自己少游太学时的年轻气盛,感慨自己蹉跎**、晚滞苏州的抑郁不偶;《答令狐侍郎》云:“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朝晏方陪厕,山川又乖违,吴门冒海雾,峡路凌连矶”,表达屡遭黜谪,出守“遐荒”的感慨;《送云阳邹儒立少府奉还京师》云:“建中即藩守,天宝为侍臣”,“省署惭再入,江海绵十年”,仍是感慨自己仕途之沉滞蹉跎。审视韦应物宦游江海诸作,在感受到他的这种自伤蹉跎外,更鲜明感受到的,则是强烈的京国、乡关之思。韦应物为京兆杜陵人,少侍明皇、亲历京国繁华;初入仕途,亦主要在京洛任职。及出刺滁州、江州、苏州,远离家园,京国乡关之思遂成应物无法排解的心结。特别是其任滁州刺史期间,这种沉滞郁郁之怀,京国乡关之思,时常被滁地风物所触发,触物兴感,感物而吟,咏物以抒摅情志。

三、体物悟道

韦应物早历繁华,中年丧偶,颇能勘破红尘。唐李肇《国史补》载:“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至焚香扫地而坐”,形象地说明了韦应物后期的生活状态。韦应物的**及立身处世之道,与大多数汲汲于仕进者相比,显然是趋于静谧的。早在他第一次弃官闲居时,便体现出不同寻常的冲淡襟抱和观物悟道的独特兴趣。如他的《善福精舍示诸生》,表达的正是韦应物淡泊名迹、静观默识、观物悟道的情志和兴趣。

基于这种特定的情志和兴趣,韦应物对于“物”的观照与体认颇为与众不同,经常能从对于外物的观察和体认中抽绎出哲理意蕴;韦应物亦常常陶然忘机于观物悟道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使他的日常生活富于哲思、性灵与诗意。这些特点鲜明体现在韦应物的咏物诗中,形成了以观物悟道和陶写**为主的两类迥异常流的咏物诗,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宋代理学家咏物诗的法门。

悼亡诗

韦应物与妻子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在妻子去世后,他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诗作,这些诗作在艺术手法方面颇具特色:

一、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段

韦应物悼亡诗常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如《对芳树》诗中有“佳人不可攀,下有往来躅”。表面意思是不要攀折这树,树下有我徘徊的脚印。而实际上诗人将芳树看作妻子的象征,想要精心地保护她。全诗睹物思人,诗人追念之情缕缕传出。又如《悲纨扇》:“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诗人所悲并非纨扇,而是借此抒发妻子去世之后自己心中的凄凉。真可谓“一切物语皆情语”。

二、感今怀昔的对比方法

韦应物在其悼亡诗中常用的方法是将今昔生活加以对照,以昔日夫妻之间的欢愉来衬托现今自己生活的凄苦。这样的例子在韦应物悼亡诗中不胜枚举。比如《出还》有“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昔日外出之后盼望回家是因为家中有温良贤淑的妻子在等待他,而现在回家只能是自己独自悲伤。再如《往富平伤怀》有“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妻子在世时,自己做官毫无后顾之忧,而现在缺少了贤内助,自己的生活状况十分糟糕,怎能不更加怀念妻子。

三、虚实相生的梦境描写

诗人对妻子朝思暮想,自然而然地会在梦中回忆起妻子来,进而在诗中亦有表现。如《感梦》:“岁月转芜漫,形影长寂寥。仿佛觏微梦,感叹起中宵。绵思霭流月,惊魂飒回飙。谁念兹夕永,坐令颜鬓凋。”《伤逝》:“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年》:“荏苒斑鬓及,梦寝婚宦初。”诗里既有梦中对妻子的思念,又有醒来后对妻子的思念,虚实相生,这正是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的反映。

四、清丽闲淡的语言风格

韦应物诗素以清丽闲淡见称,在悼亡诗中,韦应物清丽闲淡的语言风格愈加彰显。如《送终》一诗抒写送葬的场面和诗人惨痛的心境。全诗信口而出,不加修饰,不用典故,语言真挚动人。又如《夏日》:“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通篇白描直叙,语淡而情深。韦应物的悼亡诗正是将对亡妻的深情寄寓在平淡的诗歌语言之中。

后世影响

韦应物的乐府歌行近杜甫、元结,正如白居易所说“才丽之外,颇近兴讽”。韦诗这种感讽时事的思想,无疑影响了白居易关于“讽谕诗”的创作,而且对白居易领导的中唐新乐府运动也有所影响。韦应物的诗歌还对柳宗元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代时候,苏轼将“韦柳”二人并称。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将“韦苏州体”单独列为一体,也可见其影响之大。从诗史的角度上来看,韦应物的创作不同于以大历年代“十才子”为代表的主流诗派,也不同元结一样完全追求崇尚简古朴拙的风格,可以说韦应物成就超越了这两派诗人,在诗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韦应物历史评价

韦应物苏州石刻像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近世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唐代诗人丘丹《唐故尚书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京兆韦君墓志铭并序》: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

唐朝诗人刘太真《与韦苏州书》:顾著作来,以足下《郡斋燕集》相示,云何情致畅茂遒逸之如此!宋齐间沈、谢、吴、何始精于理意,缘情体物,备诗人之旨。后之传者,甚失其源。唯足下制其横流。“师挚之始,关雎之乱”,于足下之文见之矣。

唐代文学家李肇《国史补》: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惟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列,与之酬唱。

晚唐诗人司空图①《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道学哉?②《与王驾评诗书》:右丞、苏州,趣味澄夐,若清风之出岫。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若韦应物、沈亚之、阎防、祖咏、薛能、郑谷等,其类尚多,皆班班有文在人间,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云。

北宋诗人郭祥正《宣诏厅歌赠朱太守》:君不见,滕王阁、庾公楼,樽罍千载夸**。又不见,宴寝一诗尚不灭,至今人道韦苏州。

北宋文学家苏轼①《次韵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欲觅王右丞,还向五字求。②《答王定民》:八法旧闻宗长史,五言今复拟苏州。《书黄子思诗集后》: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北宋文学家陈师道《后山诗话》: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北宋笔记作家魏泰《临汉隐居诗话》:韦应物古诗胜律诗,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张籍王建诗格极相似。李益古、律诗相称,然皆非应物之比也。

北宋末南宋初官员许尹《黄陈诗注序》:陶渊明、韦苏州之诗,寂寞枯槁,如丛兰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于朝廷之上。

南宋理学家朱熹《清邃阁论诗》:《国史补》称韦为人高洁,鲜食寡欲,所至之处,扫地焚香,闭阁而坐,其诗无一定造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

南宋学者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重,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韦应物以是得名。然观各人诗集,平平处甚多,岂皆如此句哉?

南宋诗人刘克庄《后村诗话》:悼亡之作,前有潘骑省,后有韦苏州。韦诗律精妙,流出肝肺,非学力世言其所至扫地焚香而坐,不应为人老少顿异。

元代文学家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四》:诗律自沈、宋之下,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清深雅丽,虽诗人之盛,亦罕其伦,甚为时论所右。而风情不能自已,如赠米嘉荣、杜韦娘等作,皆杯酒之间,见少年故态,无足怪矣。

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有以高闲、旷逸、清远、玄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后则王孟常储韦柳。

清代学者沈德潜《说诗晬语》: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而三家中,太白近乐府,右丞、苏州近古诗,又各擅胜场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清代诗人乔亿《剑溪说诗》:五言绝句,工古体者自工……唐之王维、李白、韦应物可证也。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路成文《论韦应物的咏物诗》:韦应物为盛、中唐之际著名诗人,所作山水隐逸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韦柳”,是王维、孟浩然之后唐代最杰出的山水隐逸诗人。

韦应物人际关系

韦应物出自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韦应物墓志记叙其先祖至逍遥公韦夐,韦夐有子六人,第五子韦世冲,官至民部尚书、义丰公,是韦应物的五代祖。”(《新唐书·表四》记载韦夐有八子,韦应物五代祖为第七子韦冲)。

关系

姓名

简介

高祖

韦挺(589年—646年)

官至象州刺史。

曾祖

韦待价(?-689年)

武周时任宰相。

祖父

韦令仪(生卒年不详)

官至宗正少卿。

父亲

韦銮(生卒年不详)

官至宣州司法参军,善画花鸟、山水松石。

妻子

元苹(740年—776年)

字佛力。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祖拓跋什翼犍的后裔。父亲元挹,官尚书吏部员外郎,从六品下。

儿子

韦庆复(?—809年)

贞元十七年(801年)进士及第。元和四年(809年)以本官加绯,为河东节度判官,同年七月病逝于渭南县灵岩寺。

韦厚复(生卒年不详)

生平不详。

儿媳

裴棣(?—846年)

韦庆复夫人,16岁出嫁,生二子。会昌六年(846年)卒,享年约六十几岁,被封闻喜县太君。当年十一月葬于韦氏墓地。

女儿

韦氏(生卒年不详)

韦应物长女,嫁大理评事杨凌。

韦氏(生卒年不详)

韦应物**,因韦应物去世伤心,同月而亡。

孙子

韦退之(生卒年不详)

为其母撰墓志时署衔“将仕郎、前监察御史里行”。

(以上参考资料)

韦应物主要作品

韦应物的作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全唐诗》共收韦应物诗568首(含补遗四首),另《全唐文》卷三七五仅收韦应物撰《冰赋》一篇。此外,韦应物还撰有《故夫人河南元氏墓志铭》一篇。

韦应物出版图书

  • 韦苏州集

    作者名称韦应物

    作品时间2020年7月

    《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丛刊:韦苏州集(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中国书店自一九五二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古旧文献的收购、整理、保护和流通工作,于年复一年的经营中,发掘、抢救了大量珍贵古籍文献。在满足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及读者购书需求的同时,中国书店还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古籍文献,其中不少具有...
  • 韦苏州诗集

    作者名称韦应物

    作品时间2014年2月

韦应物人物争议

韦应物生卒年

韦应物生年史无明文,其墓志没有记载其享年。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孙望的《韦应物事迹考述》认为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傅璇琮则认为韦应物的生年是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后,原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陶敏的《韦应物生平新考》在傅说基础上进行考证, 认为韦应物应该生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或前一 、二年。 韦氏一家四方墓志出土后, 陶敏在《韦应物生平再考》中继续论证了在《新考》中的说法,又根据韦应物撰写的其夫人元氏墓志,推测出韦应物生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关于其卒年,孙望认为大约是贞元九年(793年),傅璇琮推测大约是在贞元七(791年) 、 八年(792年)间卒于苏州, 陶敏则认为是贞元六年(790年)卒。

韦应物籍贯

韦应物的籍贯, 南宋初年沈作喆《韦应物补传》认为是“京兆长安县人”,孙望认为是“京兆长安人”,傅璇琮认为是“京兆杜陵人”。 陶敏在《韦应物生平再考》中认为“京兆长安人”说法有误,而韦诗中《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胄贵里”所在处是韦应物的故乡,贵胄里在京兆府万年县韦氏**之地韦曲, 所以认为韦应物的籍贯应是京兆府万年县杜陵韦曲贵胄里。

韦应物儿子

关于韦应物有几个子女。《新唐书》表四载,韦应物有子二人,长子名韦庆复,幼子名韦厚复。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载“一男两女,男生数月,名之玉斧,抱以主丧。”韦庆复志文说“公讳庆复,字茂孙,少孤终丧。”“玉斧”应为韦庆复的*名。而韦应物志文也只字未提其原配夫人病逝后再婚生子的事情。由此带来一个问题: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从志文看,韦应物只有一子韦庆复,而《新唐书》表四却载有两个儿子,还有一子名韦厚复。这个问题牵涉到晚唐时期诗人韦庄的世系。按《新唐书》表四,韦庄的曾祖就是韦厚复。如果韦厚复非韦应物之子,则韦庄的世系就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难解之谜。当然,墓志上没有提及韦应物再婚生子,并不等于事实上的不存在。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卒于大历十一年(776年),韦应物于贞元七年(791年)葬,其间有15年时间。不能排除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蓄妾的可能。唐代世家大族择妇多重门第族望,或许因为此等原因而不便于记入志文,也未可知。

韦应物入太学时间

关于韦应物入太学读书的时间,孙望、傅璇琮持有相同说法,均认为是肃宗乾元二年(759年)。陶敏在《韦应物生平新考》中认为:首先,乾元二年(759年),若是依照韦应物生年在开元二十三年,已经有二十六岁,若是依照开元二十五年说,此时也有二十四岁。唐代入太学的生员年龄有限定,“凡生,限年十四岁以上,十九岁以下”,韦应物已经超过了入学的年龄。其次,韦应物广德中任洛阳丞, 如果乾元二年(759年)入太学,在三、四年后不会做到从七品上的洛阳丞,也不会在此期间在河阳从事。所以陶敏称韦应物入太学时间是在天宝末期,大约在天宝十一(752年)、十二载(753年)左右。

韦应物知滁州时间

有关韦应物出知滁州的时间,孙望称建中三年(782年),傅璇琮的《韦应物系年考证》中定在建中四年(783年),称“夏,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秋至任”。陶敏则认为傅说有误且根据不足,他认为韦应物在建中二年(781年)四月离开善福精舍,建中三年(782年)夏出守滁州。

韦应物后世纪念

韦应物与妻子元苹墓志(2张)

2007年8月,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在友人处见到四张唐代韦氏家族墓志拓片,分别是:韦应物墓志、夫人元苹墓志、子韦庆复墓志及庆复夫人裴棣墓志。这四张约45厘米见方的墓志出自长安区韦曲东北塬上,于2007年年底入**安碑林博物馆。2008年2月26日,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了“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家族墓志特展”,首次公开韦应物一家四方墓志,其中,韦应物的墓志及夫人墓志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韦应物史料索引

丘丹《唐故尚书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京兆韦君墓志铭并序》

王钦臣《宋嘉祐校定韦苏州集序》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四》

zhua曲子白渡白颗

上一篇:李尚朝
下一篇:芒克

韦应物相关百科


韦应物相关文章


家人子(家人子和秀女的区别)

家人子(家人子和秀女的区别)

家人子与秀女的区别简介: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明清两朝,家人子和秀女分别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社会身份和等级。家人子一般指在家中出生、培养,通常成为家中子女的称呼;而秀女则是被皇室或贵族家庭选中的女子,她们的命运与家族的荣辱紧密相连,并可

2025年4月14日 14:32

水滴石穿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水滴石穿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水滴石穿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水滴石穿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当我们想要理解和区分词汇之间的含义差异时,经常会寻求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作为参考依据。针对题目中的"水滴石穿",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使用场景化解决问题思维进行探讨。一、水滴石穿的近义词水滴石穿意味着长期坚持,细水长流

2025年4月14日 05:20

悯农的意思:悯农的意思全解 诗意

悯农的意思:悯农的意思全解 诗意

“悯农”全解与诗意阐释大家好,欢迎来到本站。近期有很多网友对“悯农”的诗意和全解非常感兴趣。接下来,我将用网站编辑的口吻,带大家深入解析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悯农》。一、悯农的作者与背景《悯农》是古代中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作者是唐代诗

2025年4月13日 20:41

悯农的意思:悯农的意思和道理?

悯农的意思:悯农的意思和道理?

“悯农”的意思与道理——来自一位网站编辑的解释大家好,今天我将以网站编辑的身份为大家解析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远的主题——“悯农”的意涵和所传达的道理。一、悯农的意思“悯农”这个词组,直译过来就是“怜悯农民”。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反映农民生活艰辛

2025年4月13日 20:40

2 girls 1 finger,2girls1finger原版

2 girls 1 finger,2girls1finger原版

“2girls1finger原版”相关内容介绍一、内容概述“2girls1finger原版”是一个网络流行语,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特定内容的视频或图片。这类内容往往涉及两位女性角色与一个共同的动作或主题,而“原版”则强调其原始或未经修改的版本。

2025年4月13日 02:30

爱好旅游:爱好旅游打一成语答案是什么意思

爱好旅游:爱好旅游打一成语答案是什么意思

探索成语之谜:爱好旅游与文化瑰宝一、关于成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成语是浓缩的智慧,寓言故事,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它既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也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爱好旅游打一成语”这一谜语,正是通过一个特定的情境来引导我们理解一个成语

2025年4月12日 05:31

旋转读音(平角旋转读音)

旋转读音(平角旋转读音)

“平角旋转读音”是汉语中一个颇具趣味性的现象,也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游戏元素。接下来我们将从其定义、表现方式、相关原理以及具体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一、定义“平角旋转读音”是汉语语音学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指的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2025年4月11日 23:41

其他其它:其他其它其她

其他其它:其他其它其她

“其他”、“其它”与“其她”的用法解析大家好,最近不少网友对“其他”、“其它”和“其她”这几个词的使用产生了疑问。这三个词在中文中都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但它们在用法上有着微妙的区别。下面,我将以网站编辑的身份,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这三个词的区别

2025年4月11日 23:10

春节手抄报内容 VS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手抄报内容 VS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传承与纪念的独特表达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清明节如约而至。这是一个充满怀念与感恩的节日,人们通过扫墓、献花等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而手抄报,则是孩子们用以表达对清明节理解与纪念的独特方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讨一下清明节手抄

2025年4月11日 20:01

铊的读音:铊的读音和组词?

铊的读音:铊的读音和组词?

铊,是一种化学元素,读音为“tuō”,属于汉字音节中的“tuo”的二声,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个读音是由一个音节"tu"和"o"结尾构成。在普通话中,这个读音的发音方法为声母“t”和韵母“uō”的组合,声调为阳平。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铊”的组词。

2025年4月11日 10:31

祝组词语 VS 祝组词语二年级

祝组词语 VS 祝组词语二年级

祝组词语二年级——探寻语言的魔力一、引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也是我们表达情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语言不仅是为了日常交流,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本文将围绕“祝组词语二年级”这一主

2025年4月10日 23:00

衡水家教:衡水家教网

衡水家教:衡水家教网

探索衡水家教网:连接知识与未来的桥梁在繁忙的都市中,每个家庭都面临着孩子教育的问题。家长们渴望为孩子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而优秀的教师也在寻找合适的学生来指导。在这个需求的推动下,衡水家教网应运而生,成为了一个将需求与供给相连接的桥梁。一、探

2025年4月10日 16:40

如影随形(如影随形造句)

如影随形(如影随形造句)

“如影随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某物或某人的存在与另一物或人紧密相连,仿佛影子随着形体一般。接下来我将详细地介绍这个成语,并通过一些模拟的场景化解决问题思维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这个成语。一、成语释义“如影随形”用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密切关

2025年4月10日 07:41

通(通威股份)

通(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详细内容一、公司概况通威股份是一家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涉及农业、服务业等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通威股份的总部位于中国的某个主要经济区,业务范围遍及国内外,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产

2025年4月10日 06:00

读书名人故事:中国名人故事200字15篇?

读书名人故事:中国名人故事200字15篇?

中国名人故事系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人以他们的才情和成就留下了深刻烙印。以下,我们将为您讲述15篇中国名人的故事,以飨读者。一、孔子学琴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学琴时,不仅学旋律,还研究乐曲的内涵。通过反复琢磨,他不仅掌

2025年4月9日 23:21

准组词词——准组词是什么

准组词词——准组词是什么

探秘语言之美:了解“准”的组词魅力在浩瀚的词汇海洋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含义。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的是“准”这个字,以及它所组成的词语带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场景。作为一名网站编辑,我深知语言的魅力,也深知一个词语如何能在不同语境中发

2025年4月9日 11:00

zubu——足部位置图解大全

zubu——足部位置图解大全

足部位置图解大全一、文章简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足部位置图解大全。足部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个位置的功能与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详细的图解和适当的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足部的各个位置及其功能。二、足部位置图解1. 足部概述

2025年4月9日 07:00

色心色(色心色面双人面,天下凶残三四开是什么生肖)

色心色(色心色面双人面,天下凶残三四开是什么生肖)

双面色彩,生肖谜影:探秘“色心色面双人面,天下凶残三四开”的奥秘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各种深意和秘密。一句古老的谶语“色心色面双人面,天下凶残三四开”,如同涟漪般在人们心中泛起波澜。身为一名网站编辑,今天我将以独特的视角和细

2025年4月8日 14:01

表示有恒心的成语:表达有恒心的词语

表示有恒心的成语:表达有恒心的词语

文章主题:表达有恒心的词语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学术研究、商业竞争还是日常生活,有恒心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更为长远的成就。恒心,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语,它代表着坚持、执着和不懈的努力。本文将通过多个角度来探讨“有恒心”的重要性,并从名著中寻

2025年4月8日 01:11

奥林匹克的格言 VS 奥林匹克的格言理解

奥林匹克的格言 VS 奥林匹克的格言理解

奥林匹克的格言理解一、格言概述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这一简短而有力的口号,不仅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精神,也体现了人类对于自我挑战和不断进步的追求。这一格言的提出,旨在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挑战极限,追求卓越,同时也激励人们在

2025年4月7日 20:51

近期文章

唇纹——唇纹图片
2025-05-02 08:21:10
唇纹 VS 唇纹深怎么改善
2025-05-02 08:20:48
唇纹:唇纹是怎么形成的
2025-05-02 08:20:37
唇纹:唇纹是什么
2025-05-02 08:20:12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