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箫声咽
其他名字:忆秦娥 箫声咽/忆秦娥/箫声咽/忆秦娥·箫声咽/忆秦娥箫声咽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
秦娥从梦中惊醒时,
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
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
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
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
音信早已断绝。
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
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释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注释
- 【⑴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之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⑵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 【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 【⑶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 【⑷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
- 【《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 【”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 【⑸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 【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 【⑹咸阳古道】: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
- 【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 【⑺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 【⑻汉家】:汉朝。
- 【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你可能喜欢的诗词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 牧童
- 从军词五首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浔阳歌五首其一
- 立春日感怀
-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 大风歌
-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 远别离
- 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
- 寄人
-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 问刘十九
- 诉衷情·眉意
- 苏幕遮·燎沉香
- 谒金门·杨花落
- 采莲曲
- 塞下曲·其六
- 春夜
- 送菊
- 帝京篇
- 题西林壁
- 醉太平·寒食
-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 春行即兴
-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 日日
-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 君子于役
- 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
- 空城雀
-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 送朱大入秦
-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下一篇:玉阶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