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槕 | zhuō | 14划 |
|
罬 | zhuó | 13划 |
-
一种装有机关的捕鸟的网。
|
硺 | zhuó | 13划 |
-
击。
|
窡 | zhuó | 13划 |
-
1.穴中见。
2.洞穴。
3.船上系橹的孔眼。
4.满口吃东西的样子。
|
窧 | zhuō | 13划 |
-
◎ 义未详。汉。
|
椓 | zhuó | 12划 | 阉人,割了生殖器的男人
|
琸 | zhuó | 12划 |
-
古人名用字。
|
晫 | zhuó | 12划 |
-
明。
|
斱 | zhuó | 12划 |
-
斫。
|
棳 | zhuō | 12划 |
-
1.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2.梁上的短柱。
|
娺 | zhuó | 11划 |
-
1.敏捷而勇猛。
2.怒。
|
啄 | zhuó | 11划 | (形声。从口,豖(chù)声。本义:鸟用嘴取食) 同本义 啄,鸟食也。——《说文》 啄啮也。——《广雅》 谁家燕子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又 幸啄不中。 又如:啄抱(禽鸟幼雏破壳而出);啄啄(禽鸟取食的样子);啄饮(啄食饮水);啄噪(啄食鸣叫);啄木 用嘴理 。 如:啄毛 敲击 归来残月窥窗角,星初落,几回欲把朱扉啄,人知觉。——潘必正《杨柳枝》 咬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楚辞·宋玉·招魂》
|
啅 | zhuó,zhào | 11划 |
- [ zhuó ]
-
古同“啄”。
- [ zhào ]
-
(鸟)噪聒。
|
梲 | zhuō | 11划 |
-
同“棁”。
|
涿 | zhuō | 11划 | 水滴 涿,流下滴也。——《说文》。段玉裁注:“今俗谓一滴为一涿,音如笃,即此字也。” 水名 。源出河北省涿鹿县涿鹿山 涿州 与蚩尤战于 涿鹿之野。——《庄子·盗跖》。涿州属河北省。汉置涿县,为涿郡治所,唐改范阳县,明为涿州,1913年复改涿县,现又改为涿州
|
棁 | zhuō | 11划 | 木杖 棁,木杖也。——《说文》 手持三尺棁仗,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后汉书·文苑传》 又如:棁杖(长而大的木杖) 梁上的短柱 以瑟瑟为殿柱,水精、琉璃为棁。——《新唐书》
|
倬 | zhuō | 10划 | 高大;显著 倬,箸大也。从人,卓声。——《说文》。按,当训大也。 倬彼昊天。——《诗·大雅·甫田》 又如:倬尔(高大的样子);倬诡(超绝奇特);倬立(卓立,昂然而立) 俊俏 倬眉浓翠,怎不交人醉?——宋· 张元干《点绛唇》 又如:倬俏(放荡风流);倬峭(漂亮)
|
丵 | zhuó | 10划 |
-
一丛丛生的野草。
|
捉 | zhuō | 10划 | 相当于“把”、“将” 身边铜钱又无,吃了却捉什么还他?——《警世通言》 好得合头痴。向吾宅里坐,却捉主人欺。——《敦煌变文集》
|
桌 | zhuō | 10划 | (形声。从木,卓省声。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义。后来人们又根据“棹”是木制的特点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义:桌子) 同本义 一桌,一椅。——《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古称几案 上与讲官俗共一桌,真不啻天颜咫尺矣。——明· 文隶《列皇小识》 又如:桌巾(桌布);桌屏(摆在桌上当作装饰的小屏风);桌帏(亦称“桌帷”同“桌围”。围在桌子边的装饰物,多以布或绸缎做成);桌裙(即桌帏) 计酒席的量词。 如:一桌酒席,三桌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