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瞾 | zhào | 18划 | 唐朝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义同“照” 则天皇后 武氏,讳 曌。——《旧唐书》 唐朝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义同“照”则天皇后武氏,讳曌。——《旧唐书》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 《旧唐书》
|
櫂 | zhào | 18划 | 名词 划船用的桨。《楚辞.屈原.九歌.湘君》:「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宋.陆游〈泛舟〉诗:「水乡元不减吴松,短櫂沿洄野兴浓。」 名词 借指船。 【组词】:「征櫂」。《宋史.卷三.太祖本纪》:「遂幸东水门,发战櫂东下。」
|
鮡 | zhào | 17划 | 鮡科鱼 。全身无鳞,头部扁平,有的种类胸部前方有吸盘。生活在溪水中
|
燳 | zhào | 17划 |
-
古同“照”。
|
鍣 | zhāo | 16划 |
-
锥。
|
窼 | chāo,kē | 16划 |
- [ chāo ]
-
古同“巢”。
- [ kē ]
-
古同“窠”。
|
曌 | zhào | 16划 |
-
人名用字。同“照”。唐朝女皇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
|
駋 | zhāo | 15划 |
-
马名。
|
肇 | zhào | 14划 | 开始,最初 肇建帝业,开国有晋。——张华《大会歌》 顾自自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肇判(开始分辨;始有区别);肇造(初造,始建);肇创(初创);肇兴(始兴;初起);肇称(始称)
|
肈 | zhào | 14划 |
-
同“肇”。
|
趙 | zhào | 14划 | 名词 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国内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东晋五胡十六国之一。为东晋刘曜所建,统有今国内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的一部分,史称「前赵」。(3) 东晋五胡十六国之一。为石勒灭前赵而称帝,史称「后赵」。 名词 姓。如宋代有赵匡胤。
|
鉊 | zhāo | 13划 |
-
1.镰刀。
2.用镰刀割。
|
照 | zhào | 13划 |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
瑵 | zhǎo | 13划 |
-
古代车盖弓头伸出像爪的部分,多用金玉做装饰:“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羽葆。”
|
罀 | zhào | 12划 |
-
素烧的瓶(日本汉字)。
|
詔 | zhào | 12划 |
-
见“诏”。
|
旐 | zhào | 12划 | (形声。本义:古代的一种旗,上画龟蛇)同本义 龟蛇为旐,县鄙建旐。——《周礼》
|
棹 | zhào,zhuō | 12划 | 名词 可放置东西的家具。同「桌」。 【组词】:「方棹」、「圆棹」。
|
啁 | zhōu,zhāo,tiào | 11划 | 动词 戏谑、调笑。同「嘲」、「謿」。 【组词】:「诙啁」。 《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费褘传》:「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
|
笊 | zhào | 10划 |
-
〔笊篱〕用竹篾、柳条、铁丝等编成的有网眼的一种用具,从汤水等中捞取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