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宇 | yǔ | 6划 | (形声。从宀(mián),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同本义 宇,屋边也。——《说文》 宇,屋檐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上栋下宇。——《易·系辞》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 置于宇西阶上。——《仪礼·士丧礼》 五帝庙同宇。——《汉书·郊祀志》 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淮南子·览冥》 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又如:宇堂(屋檐下的正房前);宇达(屋檐和窗户);宇溜(屋檐) 房屋 聿来胥宇。——《诗·大雅·緜》 高堂邃宇。——《楚辞·招魂》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又如:屋宇(房屋);宇庭(屋室和庭院);宇室(房舍。借指家庭) 空间。上下四方,天地之间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三苍》 神覆宇宙。——《吕氏春秋·下贤》。注:“四方上下曰宇。以屋喻天地也。” 威振八寓。——张衡《东京赋》。注:“八方区宇也。” 云霏霏而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宇甸(宇县,宇寰,宇宙。天下);寰宇;宇内 地域;疆土 又 复周公之宇。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左传·昭公四年》 又如:宇守(国土;疆土) 国境 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马王堆汉墓帛书》 住处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国语·周语》 风度,仪容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世说新语·雅量》 又如:器宇轩昂
|
芌 | yù | 6划 |
-
古同“芋”。
|
纡 | yū | 6划 | (形声。从糸(mì),于声。本义:屈曲;曲折) 同本义 纡,绌也,一曰萦也。——《说文》 中弱则纡。——《考工记·矢人》。注:“曲也。” 连行纡行。——《周礼·梓人》 盘纡刻俨。——《淮南子·本经》 水澹澹而盘纡兮。——宋玉《高唐赋》 中弱则纡,中强则扬。——《周礼》 又如:纡远(曲折遥远);纡曲(迂回曲折);纡折(迂回曲折);纡余(迂回曲折);纡行(曲折而行) 萦绕回旋 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旐。——《文选·张衡·东京赋》 又如:纡回(屈曲回旋。也作“迂回”);纡轸(盘旋曲折,乘车前往,未达目的而还);纡鉷(迂回);纡险(盘曲险阻);纡错(迂回交错);纡萦(山水回环旋绕) 屈抑 。 如:纡身(屈身相就);纡意(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 佩戴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李贺《感讽五首》 又如:纡金拖紫(佩带金银珠宝,穿着绫罗绸缎);纡紫(系佩紫绶,指居高位的人);纡朱拖紫(比喻人的地位高显尊贵);纡青拖禁(比喻地位显贵);纡青(佩带青绶。作高官) 系结 绾黄纡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
羽 | yǔ | 6划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líng)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同本义 羽,鸟长毛也。象形。——《说文》 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教羽舞。——《周礼·舞师》 初献六羽。——《左传·隐公五年》 染羽。——《考工记·钟氏》 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墨子·旗帜》 又如:羽葆鼓吹(仪仗乐队);羽葆翠盖(以翠羽连缀为饰的华丽车盖);羽葆花旌(仪仗旗帜);羽仪廊庙(指受到朝廷重视,其德行为满朝文武之楷模);羽旆(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羽佩(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鸟类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管子·霸形》 又如:羽族(泛指鸟类);羽物(鸟类);羽皮(鸟兽的毛皮);羽翔(首翼色青的鸾鸟);羽翮(泛指鸟类);羽类(鸟类) 鸟虫的翅膀 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南朝宋· 鲍照《咏双燕》 又如:羽肢(肢膀);羽翎(鸟翼) 喻相辅翼 。 如:羽翮已就(比喻辅佐的人甚多,势力已巩固。羽翼已成);羽翮(比喻辅翼或辅佐者);羽翼(辅佐;维护;辅佐的人) 古代箭杆上的羽毛。亦指箭 。 如:羽队(背着弓箭的队伍);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羽镞(指箭) 古代用雉羽制成的舞具,文舞者所持 。 如:羽翟(瞿羽所制的舞具);羽舞(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 指旌旗 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唐· 王维《金屑泉》 又如:羽旆(以羽毛为饰的旗帜);羽旗(翠羽装饰的旌旗) 指扇 。 如:羽翣(帝王仪卫中的掌扇) 指书信 。 如:羽檄(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须速递。亦称“羽书”);羽檄文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羽翰(指书信或文章);羽书(指书信) 党羽,朋友 。 如:羽党(同党;同伙) 山名 。 如:羽野(羽山郊野。传说中鲧被杀处);羽山(山名。舜杀鲧之处) [量词] 用于鸽子。 如:一羽信鸽
|
迂 | yū | 6划 | (形声。从辵(chuò),于声。本义:曲折,绕远) 同本义 迂,僻也。——《说文》。按,僻远也。 迂乃心。——《书·盘庚》。传:“僻也。” 子之迂也。——《论语》。皇疏:“远也。” 彼岂乐为迂阔哉。——班固《答宾戏》 寡人以为迂言也。”——《吕氏春秋·先已》 却霍见其语迂。——《国语·周语》。注:“迂回加诬于人。” 迂,曲也。——《后汉书·蔡邕传》注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又如:迂直(虽迂曲却是最直接有利的);迂折(迂回曲折);迂弘(深远宏大);迂邈(遥远);迂路(绕路);迂深(深远);迂言(迂阔的言辞);迂僻(偏僻);迂狂(迂阔狂放);迂谈(迂阔的谈论);迂傲(迂阔而高傲) 迂腐,不合事理 迂儒之议。——宋· 苏轼《教战守》 厌其为迂。——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如:迂妄(荒诞,不合情理);迂小(腐迂渺小);迂板(迂腐古板);迂癖(迂诞古怪);迂僻(迂诞怪僻,不合情理);迂呆(迂拙愚笨);迂谬(迂腐荒谬);迂薄(迂腐浅薄) 邪避,不正 不度而迂求。——《国语·晋语》。注:“邪也。” 又如:迂邪(邪避) 缓慢 。 如:迂徐(迂缓;缓慢);迂退(性情迂缓而谦退)
|
迃 | yū | 6划 |
-
古同“迂”。
|
驭 | yù | 5划 | 驾车的人 颜回为驭, 子贡为右。——《庄子》 马;车驾 风为驭,雷为车,无辙迹,有烟霞。——《隋书·音乐志中》
|
邘 | yú | 5划 | 周朝国名 ,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
|
込 | yū | 5划 | (形声。从辵(chuò),于声。本义:曲折,绕远) 同本义,迂,僻也。——《说文》。按,僻远也。
|
肀 | yù | 4划 | 〈名〉(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筆。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说文》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助〉
|
予 | yǔ,yú | 4划 | “予”假借为“余”,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予知(自认为聪明);予美(自己所爱的人);予圣(自以为圣人);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予小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末小子(予冲人,予冲子。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予取予携(予取予夺。从我处掠取);予违汝弼(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另见 yǔ
|
爩 | yù | 33划 | -烟出。 《广韵》纡物切
|
灪 | yù | 32划 |
-
〔~䃶〕高峻,如“澎濞~䃶。”
〔~滃(wěng)〕大水茫茫的样子。
|
籲 | yù | 32划 | 叹词 表示惊叹、疑怪的意思。《玉篇.口部》:「吁,疑怪之辞,惊语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吁!汉帝之德,侯其褘而。」唐.韩愈〈进学解〉:「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 动词 叹息。 【组词】:「长吁短叹」。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五六:「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宋.刘宰〈野犬行〉:「过者且勿叹,闻者且莫吁。」
|
与 | yǔ,yù,yú | 3划 | 助词 置于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同「欤」。《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助词 置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语气。同「欤」。《楚辞.屈原.渔父》:「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汉.王充《论衡.刺孟》:「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
于 | yú | 3划 |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表示相对的位置 。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姓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於” 另见 yū
|
亐 | yú | 3划 |
|
鬱 | yù | 29划 | 形容词 文采丰盛。 【组词】:「文采郁郁」。《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形容词 香气浓烈。 【组词】:「浓郁」、「馥郁」。《晋书.卷四四.郑袤等传.赞曰》:「同锵玉振,争芬兰郁。」
|
鬰 | yù | 27划 | 隆盛;繁多。洛陽雲樹鬱崔嵬。——元·楊果《洛陽懷古》 憂鬱。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淮南子·泛論訓》
|
軉 | yù | 27划 |
-
◎ 父母对小孩的爱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