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煞 | shà,shā | 13划 | 甚么,啥 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煞用处呢?——《红楼梦》 另见 shà
|
傻 | shǎ | 13划 | 极 。 如:傻白(极白)
|
廈 | shà,xià | 13划 |
- [ shà ]
-
1.大屋子:廣~。高樓大~。
2.房子後面的突出的部分:前廊後~。
- [ xià ]
-
〔~門〕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
翜 | shà | 13划 |
-
快,迅速。
|
裟 | shā | 13划 | ——如“袈裟”(jiāshā):和尚披在外面的一种法衣
|
硰 | shā | 12划 |
-
〔~石〕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宁武县境。
|
喢 | shà | 12划 |
-
1.古同“歃”,盟誓时用嘴吸取(牲血)。
2.多话。
|
厦 | shà,xià | 12划 | 大 厦屋一揆,华屏齐荣。——晋· 左思《魏都赋》 又如:厦屋(高大的屋) 另见 xià
|
痧 | shā | 12划 | 中医称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又名“痧气”、“痧胀” 他两个又在路上中了暑,发了痧,不能赶路。——《文明小史》 疹子 。指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 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按语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
|
萐 | shà | 11划 | 传说中的瑞草名 。 如:萐莆(萐脯,萐甫。古代传说中一种表示吉祥的神异的草)
|
帹 | shà,qiè | 11划 |
- [ shà ]
-
〔~暆(yí)〕古代覆盖头、面的巾帕。
- [ qiè ]
-
古代男子束发的巾。
|
唼 | shà | 11划 | 水鸟或鱼吃食 凫雁皆唼夫粱藻兮。——《楚辞·九辩》 又如:唼唼(水鸟或鱼的吃食声) 泛指吃,咬 唼,咬也。——《玉篇》 又如:唼啑(鱼或水鸟进食);唼食(咬;吞食);唼啮(啃咬);唼嗍(吃食) 同“歃”。饮牲血 与高帝唼血而盟。——《汉书·王陵传》
|
啑 | dié,shà,jié,tì | 11划 | 割下的杂草;草渣 [季夏之月]大雨时行,烧啑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礼记》
|
啥 | shá | 11划 | 甚么 ——在直接或间接疑问句中用作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某物或某事的情况。 如:啥格(方言。什么);啥介(方言。什么);有啥说啥;怕个啥;啥犯着(方言。犯不着;不划算);干啥
|
桬 | shā | 11划 |
-
〔~棠〕古书上说的一种果树,花红色,果实无核,味道像李子。
|
铩 | shā | 11划 | 摧残;伤害[羽翅] 铩羽暴鳞,复见翻跃。——鲍照《拜侍郎上疏》 又如:铩羽(毛羽伤残,不能高飞。比喻人受摧残而失志);铩翼(羽毛摧败,不能高飞);铩翅(折翅);铩翮(即铩羽);铩羽暴鳞(铩羽涸鳞。毛羽伤残,鱼池水干。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飞鸟] 张翼 铩,《字林》:“张翼也”。——唐· 玄玄《一切经音义》
|
毮 | shā | 11划 | 字常用组词“袈裟”(jiāshā):和尚披在外面的一种法衣。
|
猀 | shā | 10划 |
-
古代中国广西少数民族之一。
|
紗 | shā | 10划 |
-
1.用棉蔴纖維、化學纖維等紡成的細縷,用它可以撚成線或織成布:棉~。紡~。
2.經緯線稀疏或有小孔的紡織品:羽~。窗~。~布。~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種帽子,後作官職的代稱。亦稱“烏紗帽”)。
3.像紗布的:鐵~。塑膠~。
|
唦 | shā | 10划 | 助词 语尾助词。相当于「啊」。 《董西厢.卷七》:「他别求了妇,你只管里守志唦,当甚贞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