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149条qian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qiān13
  1. 违背、违反 。又如:愆忘(违反);愆面(久违,久未见面);愆位(未能坚守工作岗位,克尽职责);愆义(违反道义)

  2. 超过;延误

    愆期。——《易·归妹》

    冬无愆阳。——《左传·昭公四年》

    不愆于素。——《左传·宣公十一年》

    匪我愆期。——《诗·卫风·氓》

    又如:愆亢(久旱);愆阳(阳气过盛);愆晴(久雨未晴);愆程(误了预定的旅程);愆悬(失期不至);愆候(失时);愆素(越过原来计划)

  3. 失掉,丧失

    王昏不若,用愆厥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天时有愆伏。——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愆德隳好(丧失道义,破坏友好);愆伏(阴阳失调);愆和(失和)

  4. 通“骞”。亏,损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苟伤廉而愆义。——陆机《文赋》

qiè,qiàn13
  1. 通“惬”。快心,满意

    行有不慊于心。——《孟子·公孙丑上》

  2. 另见 qiè

qiān13
  1. [鸡、鸟等] 用尖嘴啄食 。

    如:别让鸡鹐了地里的麦穗

  2. 喻以言语讥人

    悲歌慷慨匪鹐。——明· 康海《一枝花》

qián13

见“钳”。

qiān13

1.金屬元素,符號Pb。青灰色,質軟而重,有延展性,容易氧化。主要用途是製造合金、蓄電池、電纜的外皮和屏蔽丙種射線的裝備。古人常將鉛稱為青金或錫。

2.指鉛粉。

3.鉛粉筆。古時用以點校書文或繪畫。

4.用黑鉛(石墨)或加入帶顏料的黏土做的筆芯。參見“鉛筆”。

5.比喻資質魯鈍。

6.道教所謂的在人體內運行的氣。

qiǎn13
  1. (形声。从辵(chuò)。本义:释放)

  2. 同本义

    遣,纵也。——《说文》

    遣之日读诔。——《周礼·太史》。注:“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

    大丧饰遣车。——《周礼·巾车》

    书遣于策。——《仪礼·既夕礼》

    遣车视牢具。——《礼记·杂记》。“送葬载牲体之车也。”

    遣车一乘。——《礼记·檀弓》。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按,此字古专于用凶礼。

    又如:遣俘(遣还俘虏);遣还(犹遣返)

  3. 派。派去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意不欲遣质。——《三国志·周瑜传》注

    乃遣张良往立 信为 齐王,征其兵击 楚。——《史记·淮阴侯列传》

    愿勿遣。——汉· 刘向《列女传》

    王终遣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遣李进诚。——《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调遣(调派;差遣);差遣(分派到外面去工作);遣使(派遣使者);遣人去请医生;遣价(差遣仆人);遣官(派遣官员);遣员(差遣人员);遣军(派遣军队)

  4. 贬谪;放逐

    姜氏与 子犯谋醉而遣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遣归故郡。——《汉书·孔光传》

    帝不悦而遣太子。——《潜夫论》

    又如:遣归(贬谪、释放或休弃而令归);遣谪(流放边远地区);遣刑(清代放逐犯人到极边远的地方去服苦役的刑罚);遣斥(斥逐);遣犯(指放逐在边地服刑的囚犯);遣流(发配,流放)

  5. 发送;打发

    笑而遣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婿固不遣。——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时方冬停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遣日(打发时光,消遣);遣书(发信);遣发(打发,排遣);遣闲(打发闲暇);遣嫁(出嫁);自遣(排遣愁闷,安慰自己)

  6. 古时指丈夫休弃妻子 。

    如:遣行(谓妻子被丈夫休弃离去)

  7. 抒发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红楼梦》

    又如:遣哀(抒发哀思);遣欲(排除欲念);遣除(犹排除);遣恶(除恶)

  8. 运用 。

    如:遣用(使用,运用)

  9. 白天雨止放晴 。

    如:遣昼(久雨至午稍停)

  10. 使,让 。

    如:遣令(犹指使);遣唤(犹传唤)

qiǎn,qīn13
[ qiǎn ]

山险峻貌。

[ qīn ]

古同“嵚”。

qiān13
  1. 签署意见或题写姓名于简札 。

    如:签记(题署签条);签题(书籍封面的标题);签补(签发补充)

  2. 刺入;插入 。

    如:签爪(用竹签刺手指或足趾的残酷刑罚) 注:“唐音癸籖”的“籖”不作“签”

qiàn13

白色。

qiān13
  1. 通“愆”。过,误

    长夜漫兮,永思骞兮。——《荀子·正名》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刘琨《扶风歌》

qiàn13
  1. 名词 茜草的别名。参见「茜草」条。

    形容词 红色的。同「茜」。《三国志.卷三零.魏书.东夷传》:「蒨绦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零首之七:「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qiān13
  1. 副词 皆、全部。《书经.尧典》「佥曰:『于!鲧哉。』」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佥,皆也。」《三国志.卷四一.蜀书.张裔传》:「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代词 众人、大家的代称。《楚辞.屈原.天问》:「佥曰:『何忧?』」汉.王逸.注:「佥,众也。」

xián,qiǎn,qiān13
  1. 形容词 稻谷收成不好。通「歉」。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谓之嗛。」晋.范甯.集解:「嗛,不足貌。」

qiān12

古同“铅”。

qián12
  1. 名词 车辖。车轴头上用来拴住车轮的铁键。《玉篇.金部》:「钤,车辖也。」

    名词 锁、关键。参见「钤键」条。

qiàn12
  1.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2. 同本义

    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说文》

    怀铅握椠。——《西京杂记》

    又如:椠工(刻字工);椠刻(刊刻);椠匠(刻字匠人)

  3. 书的刻本 。

    如:椠铅(指读书、作诗文);宋椠;元椠;椠人(读书而有见识之人)

qiān12
  1. 通“嫌(xiān)”。嫌疑

    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荀子·仲尼》

  2. 丧失

    爵位不谦,田宅不亏。——《逸周书·武称》

  3. 假借为“兼”。同时具备若干方面

    齐君由谦杀之恐不辜。——《墨子·明鬼下》

  4. 通“慊”。满足

    此之谓自谦。——《礼记·大学》

qiàn,kàn12
  1. 参见「赤嵌楼」条。

qián12
  1. ——“骊靬”(Líqián):汉朝县名。故址在甘肃省永昌县南

  2. “骊靬”(Líqián):汉朝县名。故址在甘肃省永昌县南

qián12

〔女~〕古代星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