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鯢 | ní | 19划 |
-
见“鲵”。
|
檷 | nǐ,mí | 18划 |
- [ nǐ ]
-
1.络丝的架子。
2.塞在车轮下制动的木块。
- [ mí ]
-
〔~枸〕传说中的山名,山上多玉石。
|
嬺 | nì | 17划 |
-
古同“昵”。
|
薿 | nǐ | 17划 | 茂盛 薿,茂也。从草,疑声。——《说文》 黍稷薿薿。——《诗·小雅·甫田》 又如:薿薿(农作物茂盛的样子)
|
擬 | nǐ | 17划 | 动词 揣度、估量。《易经.系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红楼梦.第九四回》:「究竟那些人能彀回家不能,未知着落,亦难虚拟。」 动词 比照、相比。《荀子.不苟》:「言已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南朝梁.沈约〈长安有狭斜行〉:「咸阳不足称,临淄孰能拟。」
|
霓 | ní | 16划 | (形声。从雨,兒(ní)声。本义:副虹) 同本义,即虹的外环。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光的现象,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射比形成虹时多了一次,彩带排列的顺序和虹相反,红色在内,紫色在外 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也。——《说文》。按,雨与日相薄而成光,有雌雄,鲜者为雄虹。暗者为雌霓。 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列子·无端》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岗。——柳宗元《笼鹰词》 霓为衣兮风为马。——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彩云;云霞 。 如:霓衣(以霓所制的衣裳。多以形容仙人所穿的服装。也指五彩薄细如虹霓的衣服);霓旄(画有虹霓的旗帜);霓旌(饰以五彩的旗帜。多用于仪仗。因其似霓虹,故名);霓饮(蜺虹汲水);霓裳(用霓制成的霓裳。即霓衣) 借指天空,高空 羽旄扫霓,云旗拂天。——班固·《东都赋》
|
儗 | nǐ,yì,ài,yí | 16划 | 动词 僭越、超过。 【组词】:「僭儗」。《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出称警,入言跸,儗于天子。」《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武德四年,始着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儗上。」 动词 比拟。通「拟」。《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儗于巴蜀。」
|
儞 | nǐ | 16划 |
-
古同“你”。
|
膩 | nì | 16划 |
-
见“腻”。
|
隬 | nǐ | 16划 |
-
古地名。
|
輗 | ní | 15划 | 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 輗,大车辕端持衡者,从车,兒者。——《说文》 吾不知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而引三十石之任,盖辕与鬲相接之关键曰輗也。——《韩非子》 大车无輗。——《论语》 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明· 方孝儒《越车》 名词 古代大车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插销。《说文解字.车部》:「輗,大车辕端持衡者也。」清.段玉裁.注:「辕与衡相接之关键也。」《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乘辂而歌,倚輗而听之。」
|
貎 | ní | 15划 |
-
古同“猊”。
|
誽 | nì,ná | 15划 |
- [ nì ]
-
刺探。
- [ ná ]
-
言不正。
|
觬 | ní | 15划 |
-
角弯曲不正。
|
蜺 | ní | 14划 |
|
聣 | ní | 14划 |
-
义未详。
|
馜 | ní | 14划 |
-
香气浓。
|
暱 | nì | 14划 | 动词 亲近。通「昵」。 【组词】:「亲昵」。《晋书.卷四五.任恺传》:「(恺)性忠正,以社稷为己任,帝器而昵之,政事多谘焉。」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其人不习汉语,而素昵彝风,故勾引为易。」
|
鈮 | ní | 13划 |
-
见“铌”。
|
愵 | nì | 13划 | 〈形〉(形声。从心,弱声。本义:忧思,伤痛) 同本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诗·小雅·小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