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藩 | fān | 18划 | 护卫;捍卫 舍诸边境,使卫藩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又如:藩辅(捍卫;辅佐);藩翼(捍卫);藩镇(屏藩镇守) 遮蔽;遮掩 以相藩饰。——《荀子·荣辱》 又如:藩车(有帷遮蔽的车子);藩蔽(古代用施漆的苇席制成的车蔽) 用篱芭等围起来 吴人藩卫侯之舍。——《左传·哀公十二年》 又如:藩盾(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
|
翻 | fān | 18划 | 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 秦人半作 燕地囚,胡马翻衔 洛阳草。—— 唐· 李白《猛虎行》 又如:翻调(反正)
|
繁 | fán,pó | 17划 | 白色 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晏子春秋》 另见 fán
|
襎 | fán | 17划 |
-
〔~裷(yuān)〕擦拭或覆盖东西的巾。
|
橎 | fǎn | 16划 |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
璠 | fán | 16划 | 美玉 璠,玙璠,鲁之宝玉也。从玉,番声。——《说文》 如圭如璠。——陆云《答顾秀才》 又如:璠玛(两种美玉);璠京(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
|
薠 | fán | 16划 |
-
古书上说的一种似莎而比莎大的草:“白~兮聘望,与佳期兮夕张。”
|
膰 | fán,pán | 16划 | (形声。从肉,番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同本义 膰,祭余肉。——《广韵》 天子有事膰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生日脤,熟曰膰。——《谷梁传·定公十四年》 祀有执膰,戎有受脤。——《左传·成公十三年》 名词 宗庙祭祀所用的熟肉。 《左传.成公十三年》:「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
燔 | fán | 16划 |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 同本义 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说文》 藉芿燔林。——《列子·黄帝》 燔之于四通之衢。——《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 体若燔炭。——《素问·生气通天论》 抱木而燔死。——《庄子·盗跖》 燔其茏城。——《史记·平津侯生父传》 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汉书·宣帝纪》 燔诗书——《汉书·儒林传》 不若燔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燔燎(火把);燔石(焙烧矿石);燔刑(烧人至死的残酷刑罚);燔燃(燃烧);燔销(烧毁) 火烧整只的牲畜[祭祀] 火烧整只的牲畜 [祭祀] 有免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为俎孔硕,或燔或炙。——《诗·小雅·楚茨》 又如:燔柴(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以祭天);燔祀(焚柴祭祀)
|
旙 | fān | 16划 |
|
樊 | fán | 15划 | 纷杂 樊然淆乱。——《庄子·齐物论》 又如:樊乱(樊然。纷乱);樊萦(纷绕)
|
嬎 | fàn | 15划 | 蕃息 嬎,生子齐均也。——《说文》。段玉裁注:“谓生子多而如一也。 玄应书曰:今中国谓蕃息为嬎息,音芳万切。” 禽类下蛋 燕子头上去嬎蛋。——清· 蒲松龄《蓬莱宴》
|
噃 | fān,bo | 15划 |
- [ fān ]
-
声。
- [ bo ]
-
方言,语气词,表示提醒,有时带有劝告意味。
|
蕃 | fān,fán,bō | 15划 | 名词 旧时对外国或边境少数民族的称呼。通「番」。 【组词】:「吐蕃」、「吐鲁蕃」。 形容词 来自外国或外族的。通「番」。 【组词】:「蕃茄」、「蕃薯」。
|
幡 | fān | 15划 | 通“翻”。变动;反覆;翻转,翻腾 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孟子·万章上》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汉书》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
|
憣 | fān | 15划 |
-
1.迅速改变:“为谁书到便~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2.古通“翻”(a.事物有截然相反的变动;b.越过)。
|
墦 | fán | 15划 | 坟墓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孟子·离娄下》 又如:墦肉(墓前祭肉)
|
範 | fàn | 15划 | 名词 法则。通「范」。《尔雅.释诂上》:「范,常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九.尔雅音义上》:「范,音犯。字或作范,同。」 名词 铸造器物的模型。通「范」。《荀子.强国》:「刑范正,金锡美,工治巧,火齐得。」唐.杨倞.注:「刑、范,铸剑规模之器也。」
|
緐 | fán | 14划 |
-
同“繁1”。
|
勫 | fān | 14划 |
-
强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