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旦 | dàn | 5划 |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早晨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天,日;某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特指农历初一日 。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
丹 | dān | 4划 | 涂染成红色 杀卒四万,血丹野。——《新唐书》 又如:丹野
|
黮 | dàn,shèn | 21划 | 参见「黮闇」条。
|
霮 | dàn | 20划 |
-
〔~䨴〕a.(浓云)密集的样子,如“骤书云~䨴。”b.露重的样子,如“霄露~䨴。”
|
饏 | dàn | 20划 |
-
无味。
|
贉 | dàn | 19划 | 书册或书画卷轴卷头上贴绫的地方 。 如:贉池(条幅和长卷上端贴绫的地方);贉卷(已装裱的卷轴)
|
繵 | dàn,tán,chán | 19划 |
- [ dàn ]
-
1.单衣。
2.束腰大带。
- [ tán ]
-
1.绳索。
2.紫色。
- [ chán ]
-
古同“缠”。
|
聸 | dān | 19划 |
-
(耳朵)下垂。
|
嚪 | dàn | 19划 |
-
古同“啖”。
|
簞 | dān | 18划 |
-
见“箪”。
|
癚 | dàn | 18划 |
-
痴呆的样子。
|
甔 | dān | 17划 | 陶制罂类容器。亦用作量词 国计徒盈策,家储不满甔。——唐· 陆龟蒙《京口与友生话别》
|
癉 | dàn,dān | 17划 |
- [ dàn ]
-
1.病;勞苦。
2.指發生病害。
3.厚(與“薄”相對);(怒氣、熱氣)盛。
4.憎恨。
5.通“疸”。黃疸病。
- [ dān ]
-
熱症;濕熱症。
|
襌 | dān | 17划 |
-
单衣。
|
膽 | dǎn | 17划 | 名词 内脏器官之一。近肝脏右半叶,所储胆汁,黄绿色、味苦,助消化。也称为「胆囊」。 名词 勇气,古人以为勇气由胆发出。 【组词】:「胆怯」、「壮胆」。
|
鴠 | dàn | 16划 |
-
〔渴(hé)~〕寒号鸟。亦作“鹖鴠”。
|
殫 | dān | 16划 |
-
见“殚”。
|
禫 | dàn | 16划 | 祭名。古时丧家除服的祭祀 禅,除服祭也。从示,单声。——《说文》 中月而禅。——《仪礼·士虞礼记》。注:“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中,凡二十七月。古文禅或为导,禅导双声。” 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仪礼·士虞礼记》注 又如:禫服(除丧服。禫:除丧服之祭);禫除(举行祭礼除丧服);禫祭(除丧服之祭)
|
澸 | gǎn | 16划 |
-
水洼。
|
憺 | dàn | 16划 | 震动;使人畏惧 是以名声暴于夷貉,威棱憺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又如:憺畏(畏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