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鰏 | bī | 20划 |
-
见“鰏”。
|
驆 | bì | 20划 |
-
古同“跸”。
|
躃 | bì | 20划 |
-
同“躄”。
|
躄 | bì | 20划 | 蛉惩炔荒苄凶? 瘖聋跛躄。——《礼记·王制》 犹将伸伛起躄。——枚乘《七发》 民家有躄者。——《史记·平原君虞卿传》。正义:“跛也。” 躄者见虎而不走。——《淮南子·说林》 躄者告盲者。——《淮南子·说山训》 胝身躄步。——柳宗元《天对》 瘖聋跛躃。——《礼记·王制》 又如:躄足(跛足;瘸腿);躄步(跛行)
|
匕 | bǐ | 2划 |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又如:比筋(羹匙与筷子) 匕首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
魓 | bì | 19划 |
-
斗星名。
|
襞 | bì | 19划 | 衣服上打的褶子,泛指衣服的皱纹 。 如:襞积(衣服上的褶子)
|
襣 | bì | 19划 | 合裆的贴身内裤
|
繴 | bì | 19划 |
-
一种能自动翻盖的捕鸟器。
|
鞸 | bì,bǐng | 19划 |
- [ bì ]
-
古同“韠”:“端委~带。”
- [ bǐng ]
-
古同“鞞”:“~琫有珌。”
|
韠 | bì | 19划 |
-
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庶见素~兮。”
|
鄨 | bì | 18划 |
-
古县名,在今中国贵州省遵义市西。
古河名。
3.通鳖。
|
饆 | bì | 18划 |
-
〔~饠(luó)〕古代的一种夹馅面饼,如“韩约能作樱桃~饠(luó),其色不变。”
|
奰 | bì | 18划 | 怒而作气的样子 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诗·大雅·荡》 又如:奰怒(愤怒);奰屃(气盛作力的样子)
|
鎞 | bī,pī,bì | 18划 | 同“銔”。犁刃 箭镞 [刘信]望牙旗鎞首百步,谓 昭文曰:“一发而中…”言讫,而箭已穿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 另见 bī
|
璧 | bì | 18划 | 退回赠送的礼品或归还借用之物 。 如:璧帖拜门(退还以前结拜为兄弟的蓝帖,另具门生帖子拜在门下,改做师生关系);璧回(敬词。表示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
|
鏎 | bì | 18划 |
-
古代写信用的竹简。
|
嬶 | bí | 17划 |
-
对妻子的贱称(日本汉字)。
|
蹕 | bì | 17划 |
-
1.古時帝王出行時,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人車通行,稱為“蹕”。《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
2.泛指帝王出行時止宿的地方:駐蹕。
|
斃 | bì | 17划 |
-
1.死:~命。擊~。
2.僕倒:“鄭人擊簡子中肩,~于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