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趓 | duǒ | 13划 |
-
古同“躲”:“被隋兵所追,无处~藏。”
|
趮 | zào | 20划 |
-
古同“躁”:“~者不静。”
|
趏 | guā,huó | 13划 |
- [ guā ]
-
走貌。
- [ huó ]
-
瑟底的小孔。
|
赴 | fù | 9划 | (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 同本义 赴,趋也。——《说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以赴礼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赴水则接腋持颐。——《庄子·秋水》 又如:赴履(奔赴);赴质(奔赴目标);赴助(赴救);赴急(往救急难);赴援(赴救) 前往;去;到;至,到达 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归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赴吊(前往吊丧);赴市(到市集上去);赴考(前往应试);赴哀(奔丧);赴接(前往救援、接应) 通“讣”。报丧(古人讣告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 死必赴。——《礼记·文王世子》 凡崩薨,不赴则不书。——《左传·文公十四年》 周烈王崩,诸侯皆吊, 齐后往。 周怒,赴于 齐曰。——《战国策·赵策三》 赴者未至,则哭于巷,哀于馆。——《仪礼·聘礼》 又如:赴闻(报丧);赴告(春秋时,各国将贵族丧亡祸福等事告诉别国。凶事叫赴,其他的事叫告。今俗称讣告) 跳进,举身投入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赴海归神(跳海而死);赴鼎(跳入汤镬而死);赴险(进入险地);赴蹈(赴汤蹈火。献身) 投身;参与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国俱死。——《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赴命(奔命,拼命努力) 合,顺应 。 如:赴拍(应合节拍);赴度(应合节拍);赴趣(钻营;迎合) 游泳 。 如:赴水(泅水,游泳) 通“仆”。向前倾跌 穷而无子者,靡得相鬻而养之,勿使赴于沟浍之中。——《管子·轻重甲》 又如:病赴(因病跌倒)
|
趯 | yuè,tì | 21划 | 动词 跳跃。 《说文解字.走部》:「趯,跃也。」《汉书.卷七五.李寻传》:「涌趯邪阴,湛溺太阳。」
|
赶 | gǎn | 10划 | (形声。从走,旱声。①(gián)本义:兽类翘起尾巴奔跑。《说文》:“举尾走也。”②追赶;驱赶) 追赶,从后面追上 心道进退而刑道滔赶。——《管子·君臣》。注:“走也。” 思虑果敢曰赶。——《周书·谥法》 多多益辨真难事,半里撑船赶不归。——宋· 张镃《五家林》 又如:赶先进;你追我赶;赶逐(追赶);赶彀(追赶);赶罗(催逼;逼迫);赶人不要赶上(比喻不要逼人太甚);赶势利(趋炎附势,依附有势力的人) 急赴 。 如:赶火车;赶路;赶赴;赶座子(艺人到茶坊酒馆奔走卖唱);赶考;赶热(凑热闹);赶碌(忙碌) 驱逐 厨人馈食于堂,手中盘馔,皆被群禽搏撮,莫可驱赶。——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 又如:赶苍蝇;赶麻雀;赶下台;赶网儿(将鱼赶到网里去,喻得到好处);赶羊(用六粒骰子掷出分高低的一种玩法) 辗压。通“擀”。 如:赶面打(用棍棒来回碾面团似的打);赶饼(即“擀饼”) 从速;加快 。 如:赶任务;赶即(赶紧;立即);赶速(从速,抓紧时间) 碰上(某种情况)。 如:正赶上他去省里开会 驾御 。 如:赶马车 等到 ——跟时间名词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到某个时候才发生,多用于口语 赶我长大一点,抗日战争爆发了。——《海市》 又如:赶年(等到过年);赶年下(同“赶年”);赶晚(等到晚上) 趁,把握时间 。 如:正赶在风暴来临之前到达蔽风处;赶眼错(乘人不注意);赶饭(混饭);赶闲(趁有空闲) 按,按照 。 如:应该赶自己所最能接近、最能知道的东西写
|
起 | qǐ | 10划 |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 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
超 | chāo | 12划 | 超脱,超凡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注:“超然远避而不处也。” 又如:超逸(超然脱俗,俊逸高雅) 美妙,高超 。 如:超妙(高超美妙) 远;遥远 平原忽兮路超远。——《楚辞·九歌·国殇》 又如:超然(遥远的样子) 惆怅,若有所失 武侯超然不对。——《庄子·徐无鬼》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又如:超忽(迷惘,怅然自失)
|
赺 | yǐn | 11划 |
-
古同“趛”。
|
趋 | qū,cù | 12划 | 通「促」。
|
趡 | cuǐ | 15划 |
-
1.奔跑:“蔑蒙踊跃,腾而狂~。”
2.中国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和邹城市之间。
|
趨 | qū,cù | 17划 | 通「促」。
|
趠 | chuō,zhuó | 15划 |
- [ chuō ]
-
古同“踔”。
- [ zhuó ]
-
1.超绝;特出。
2.远走。
|
趫 | qiáo | 19划 | 行动轻捷,善于缘木升高 趫,善缘木走之才。——《说文》 皆以其气之趫。——《吕氏春秋·悔过》 趫材悍过。——左思《吴都赋》 又如:趫才(矫健轻捷之才);趫夫(矫健轻捷的人);趫轻(矫健轻捷)
|
赳 | jiū | 9划 | (形声。从走,丩(jiū)声。本义:威武雄壮的样子)同本义 赳,轻劲有才力也。——《说文》 赳,材也。——《广雅》 赳赳武夫。——《诗·召南·兔罝》。传:“武貌。” 赳赳,武也。——《尔雅》 沛艾赳嗅。——《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申颈低卬也。” 又一日赳然有阵大风,从东南来,刮得山谷震动。——《女仙外史》
|
趎 | chú | 13划 |
-
古人名用字。
|
趲 | zǎn | 26划 |
-
见“趱”。
|
趞 | què,qì,jí | 15划 |
- [ què ]
-
行走轻捷的样子。
- [ qì ]
-
古同“趚”,侧行。
- [ jí ]
-
古同“踖”,践踏。
|
趐 | xuè | 13划 |
-
进。
飞。
|
趧 | tí | 16划 |
-
〔~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舞曲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