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謰 | lián | 17划 |
-
〔~謱(lóu)〕(言语)混乱不清,如“媒女詘兮~謱(lóu)”。
|
譑 | jiǎo | 19划 |
-
1.多言。
2.取:“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之名。”
|
謃 | xīng | 16划 |
-
◎ 义未详。
|
誫 | zhèn | 14划 |
-
古同“震”:“罪乎不~不止。”
|
讑 | yào | 24划 |
-
1.谬误。
2.喧哗。
3.觉悟。
|
諁 | zhuó | 15划 |
-
多言不止。
|
謚 | shì | 17划 |
-
1.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號。~法。~寶(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諡號的印璽)。
2.叫作,稱為:“身死無名,~為至愚”。
|
讐 | chóu | 23划 | 同本义.雠,犹应也。——《说文》。按,以言相当也。雠,对也。——《三苍》
|
謧 | lí | 17划 |
-
1.〔~詍(yì)〕多言。
2.欺慢戏弄之言。
|
譓 | huì | 19划 |
-
1.顺从:“义征不~。”
2.多智谋。
3.辩察。
|
誹 | fěi | 15划 |
-
见“诽”。
|
讎 | chóu | 23划 | 动词 应答、对答。《诗经.大雅.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而世充素诡妄,不能雠其语,士大夫遂贰。」 动词 相等、相类。汉.扬雄《法言.重黎》:「夫欲雠伪者必假真,禹乎卢乎终始乎。」《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卒不得遂其谋,皆雠有功。」
|
誘 | yòu | 14划 |
-
见“诱”。
|
諱 | huì | 16划 | 动词 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 【组词】:「讳言」。《左传.庄公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讳之也。」《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动词 隐瞒,有所保留。 【组词】:「直言无讳」、「讳疾忌医」。《新唐书.卷一四五.杨炎传》:「玄宗事夷狄,戍者多死,边将讳不以闻。」《警世通言.卷三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
|
謀 | móu | 16划 |
-
见“谋”。
|
譜 | pǔ | 19划 |
-
见“谱”。
|
詽 | yán | 13划 |
-
易怒而好与人争论。
|
譅 | sè | 21划 |
-
1.话很多。
2.古同“????”,说话结巴。
|
諙 | huà | 15划 |
-
古同“话”。
|
訲 | yì | 11划 |
-
古同“啻”,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