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

陈梦家


更新时间:2025年3月21日 08:01 浏览量:32

  • 中文名:
  •     名:陈漫哉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籍    贯:江上
  • 生日期:1911年419日[1] 
  • 逝世日期:1966年9月3日
  • 毕业院校:南京中央大学
  • 职    业: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
  • 主要成就:“新月派”表诗人
  • 出生地:南京
  • 代表作品:一晚》《往日》和《泰与塞外的浩》等
  • 性    别:

简介


陈梦家(1911年4月19日—1966年9月3日),男,曾用笔名陈漫哉,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他16岁开始写诗。其诗先学徐志摩,后学闻一多。1929年10月,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名发表大量新诗。1931年1月,编成《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同年9月,又编成《新月诗选》出版。其诗重视表现“自我”,注重音韵和谐及整体匀称,善于吸收格律诗特点写自由诗,对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

详细资料


陈梦家人物经历

1911年4月19日陈梦家生于南京的一个牧师家庭中,兄弟姐妹共有十个,陈梦家排行第七。

1916年,陈梦家在南京四根杆子礼拜堂附设的小学读书。

1919年,父亲遭仇敌诬陷,被赶离了神学院,举家迁居上海,他改进圣保罗小学。

1920年春,他随其三姐陈郇磐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学。

1927年夏,陈梦家高中尚未毕业,就考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法律系。在这时,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学任教的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常去听课,受到各种多样的语言熏陶,他的早期创作和生活道路不难发现两位老师给他带来的影响。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后裔方玮德进中央大学外文系学习英国文学,与陈梦家结为诗友。

1930年前后,他与方令孺、方玮德商议,拟继当年《晨报副刊》的《诗刊》后,再办一个《诗刊》。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编、陈梦家担负实际工作的《诗刊》季刊在上海以“诗社”名义出版,撰稿人除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梁镇、沈祖牟等前期新月诗人和南京诗人群成员外,还有林徽音、卞之琳、孙毓棠、曹葆华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诗人,标志后期新月诗派的正式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年龄还不到二十岁的陈梦家已成为新月诗派的一员主将。

1930年初,陈梦家写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诗,描绘了***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森的画面。

《梦家诗集》

1930年1月,年仅19岁的陈梦家在《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1卷7期上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同月,陈梦家的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书很快销售一空。1931年7月,《梦家诗集》增选后再版发行。

1931年,陈梦家所作的中篇小说《不开花的春天》,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31年夏,陈梦家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得律师执照,从南京小营移住市郊兰家庄。7月,应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负责编选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诗选》。

1931年9月,徐志摩将《诗刊》交予陈梦家主编。11月19日,徐志摩亡故,他在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四天,创作了新诗《致一伤感者》。

1932年1月,陈梦家编完了老师徐志摩的遗稿《云游》集,整理了自己1931年7月到1932年1月的诗稿,结集为《铁马集》,便毅然停办了后期新月诗派的刊物《诗刊》,结束了交织着迷惆与痛苦的学生时代。

1932年10月22日,陈梦家应邀在北平青年会南厅发表题为《秋天谈诗》的讲演。在讲演时,陈梦家大声呼吁:“让我们个人的感情渐渐溶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我们的声音化作这大群人哀泣的声音,不只是哀泣,还有那种在哀泣中一声复兴的愿望。”

1932年2月13日,陈梦家等亲临淞沪前线,抢救伤患。写下了诗篇——《在蕰藻浜的战场上》,季家桥前线用民歌的风格写下《老人》一诗。2月下旬,陈梦家从淞沪前线返回上海。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岛大学任闻先生的助教,并在闻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4月,陈梦家修改他在淞沪前线所写的诗,结集为《陈梦家作诗在前线》。

1933年初,陈梦家决心自行出榆关到前线参加**宣传工作。1月15日,陈梦家离北平经古北口奔赴塞外。并作《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诗篇。

1933年9月,他到安徽芜湖任广益中学的国文教员,住在狮子山青阳庐。在芜湖陈梦家创作了长诗《往日》与《泰山与塞外的浩歌》。

1934年1月,陈梦家的诗集《铁马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同月,陈梦家赴北平为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

1935年8月,陈梦家从他历年所作的100馀首诗中精选出23首,结集为《梦家存诗》,以作为其“七年写诗的结账”。他在诗集的《自序》中总结了自己创作道路的成败得失,倾诉了自己心目中的审美理想。

陈梦家(左一)与夫人赵萝蕤及内弟赵景德合影

1936年9月,陈梦家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全力专注于中国古文字学、古史学的研究。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陈梦家由闻一多先生推荐,到长沙清华大学教授国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4年秋,经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金岳霖教授介绍,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1947年夏,曾历游英、法、瑞典、丹麦、荷兰等国。他在国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与惊人的毅力,备尝艰辛,致力于收集流散于欧美的我国铜器资料。

1947年秋,他自美国启程回归祖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

陈梦家赵萝蕤夫妇(20世纪50年代初)

1952年,转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考古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编委、《考古通讯》副主编。

1957年,陈梦家先生被错划成**,但陈梦家仍在工作室里埋头工作,并将故宫的九百张铜器拓片与夏商周“三代”的著录一一核对。

1966年9月3日,“文化大**”中不忍屈辱,陈梦家自缢,年仅55岁。

1978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京举行了陈梦家先生追悼会,对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陈梦家人物故事

陈梦家弃法从文

陈梦家在中央大学学的是法律,最后得了一张律师执照。但是他没有当过一天律师,而是从16岁便开始写诗,1931年出版了第一册诗《梦家诗集》,并立即出了名。那时他还不到20岁。

陈梦家铜器编录

陈梦家与夫人赵萝蕤

1944年秋,他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介绍,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古文字学。选读他这门课的美国学生寥寥无几,只四五人,但正像他初到纽约答一家小报的记者问时说的,他到美国来主要是要编一部全美所藏中国铜器图录。在美国3年中,他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从第二年开始他遍访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博物馆、古董商,然后回到芝加哥大学的办公室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打出清样。多数私人收藏家都是富贵之家。否则谁买得起一件、两件,乃至数件精美绝伦、价值昂贵的中国青铜器呢?梦家是无所顾忌的,只要是有器之家,他是必然要叩门的。他和所有藏家、古董商、博物馆几乎都有通信关系,并留有信件的存底。他胜利地完成了他尽全力想要完成的工作。

在美国的3年中,除编写庞大的流美铜器图录外,他还用英文撰写并发表了《中国铜器的艺术风格》、《周代的伟大》等文章,并和芝加哥艺术馆的凯莱合编了《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

回到清华的第一年,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祖国文物,并成立了“文物陈列室”。1952年院系调整,他由清华转到科学院考古所工作。1956年他用《殷墟卜辞综述》的稿费在钱粮胡同买了一所房子。从此他一个人占有了一间很大的寝室兼书房,在里面摆下了两张画桌。这一大一小两画桌拼在一起成了他的书桌,上面堆满了各种需要不时翻阅的图籍、稿本、文具和一盏台灯。梦家勤奋治学有着很好的物质条件。他身体好,不知疲倦,每天能工作差不多十小时到十二小时。他肩上曾长过一个脂肪瘤,有几个拔掉了龋齿留下的空隙没有填补上。但是他终于把瘤子割除了,牙也修配好。在这两件事办完后,我笑对他说:“现在你是个完人了”。

陈梦家家具收藏

陈梦家在燕京大学结识了小他三岁的同好王世襄。陈梦家和王世襄都收藏明清家具,两人乐此不疲,倾囊以求。建国前后,两人在北京常有来往。2008年,94岁的王世襄回忆,当年他到陈家,陈梦家赶紧把新买的家具或漆器拿给他看。王世襄说:“你买的这个太便宜了,归我了。”王世襄买到新奇的物什,陈梦家也缠着他要。“**”前,王世襄见陈梦家放在家里的明清家具都用绳儿仔细地拦着,笑道:“好,你这儿比博物馆还博物馆。”

陈梦家几乎用的全部收入购买明代家具。这些家具已如他所愿,全部归了国家。

陈梦家研史忘寝

他的兴趣很广,但是他的主攻方向仍毫无疑问是古史、古文字和古籍的研究。1964年,家里有了电视机。他几乎天天晚上看电视。看到晚上9点半、10点、10点半,我睡觉去了,他才开始工作。有时醒过来,午夜已过,还能从门缝里看到一条蛋黄色的灯光,还能听到滴答——滴答——他搁笔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房间才完全黑了。但是他还是每天早起按时上班,傍晚按时下班。他在所里、家里各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常用书,在两处都能有效地工作。在30年的时间里,他在占有详尽资料的前提下,写了许多文章,着了许多书,编了各种图录,还留下了一本完成、未发表的大约二百万字的遗稿和未整理完毕的其他资料。考古所的同志们常常想念他,并为了整理他的遗稿作了不少工作

陈梦家诗歌理论

陈梦家

首先,他认为诗就其本质来说,“是美的文学”,即“诗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因此,“诗必须具有其独具之形象与灵魂。”

其次,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可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在诗的形式上,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便因美观的格式与和谐的音韵所生出的美感,衬托“诗的灵魂”。同时他又指出:“诗的灵魂——就是诗的精神——应当较之外形的修饰更其切要。”诗在内容上“不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与感慨,更其要有哲学意味。”

第三,在风格上,突出地强调“诗,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韵,自然的感情”,要“哲学意味溶化在诗里”。

陈梦家的新诗理论,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派偏于强调形式因素的倾向;承认“诗感的来临是因于内心接受外物印象的击应”;在诗美学与新诗艺术规律上,继承了前期新月诗派“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主张,并作了更为深入有益的探讨。但他在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即创作目的与创作动力问题上,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这较之前期新月诗派用诗歌艺术表现“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徐志摩:《〈诗刊〉并言》)的认识大大后退了一步。陈梦家的这种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显然是与他的老师徐志摩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大**失败后,在思想与创作上,徐志摩由对资产阶级**制“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徐志摩:《〈猛虎集〉自序》)虽然他对***新军阀的**统治有所不满,却同时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归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态度》),写下如《西窗》这样的攻击**文**动的诗歌。这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十年内战时期**立场的反映。陈梦家当时身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与徐氏时相过从,头脑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记,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后面亦步亦趋地宣传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攻击“所谓**的新诗是变为无次序的无音韵的杂乱的烦嚣的呼声”(陈梦家:《诗的装饰和灵魂》),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的。

陈梦家出版图书

  • 白金汉藏中国青铜器图录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15年1月

    本书前半部分由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查尔斯·法本斯·凯莱撰写,主要阐述42件器物的器型特征、铭文、保存情况等,并配有各器物多角度照片及细节纹饰。后半部分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撰写的概述和考释,对中国青铜器分期和器身铭**了专题分析。
  • 陈梦家学术**集

    作者名称陈梦家

    《陈梦家学术**集》是2016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梦家。
  •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17年3月

    本书是陈梦家本人研究青铜器的开始,为其后来的铜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书反映了上世纪40年代青铜器流散在欧美的真实情况,是中国学者所著、总结流散在欧美国家中国青铜器收藏状况的第一部图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 汉简缀述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20年4月

    《汉简缀述:陈梦家著作集》作者陈梦家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转入研究古史考古学。在甲骨学、西周铜器代及简片研究方面,无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重。
  • 梦甲室存文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06年7月1日

    《梦甲室存文》是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梦家。
  • 尚书通论(外二种)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00年12月

    《尚书通论(外二种)》是200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梦家。
  • 西周铜器断代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04年4月

    《西周铜器断代(上下陈梦家著作集)(精)》内容为:陈梦家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转入研究古史及考古学。在甲骨学、西周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重。
  • 梦家诗集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07年9月1日

    《梦家诗集》收陈梦家先生的著作,除收有《殷虚卜辞综述》、《西周年**》、《六国纪年》、《老子今释》、《中国文献学概要》等专著以及新诗集《梦家诗集》外,还将搜集陈梦家先生已刊和未刊的文章,分别辑为《梦甲室存文》(散文集)和(陈梦家学术**集)出版。
  • 新月诗选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14年5月

    《新月诗选》是2014年5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梦家。
  • 汉简缀述:陈梦家著作集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1980年12月1日

    《汉简缀述:陈梦家著作集》作者陈梦家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转入研究古史考古学。在甲骨学、西周铜器代及简片研究方面,无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重。
  • 西周年**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1955年11月

    《西周年**》是195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梦家。
  • 尚书通论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05年6月1日

    《尚书通论》是2005年6月1日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梦家。本书主要是我国历代国家治理的“**课本”和理论依据,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社会的**哲学经典,既...
  • 中国文字学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06年7月1日

    《中国文字学》是 中华书局 2006年7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梦家。该书是陈梦家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的《中国文字学》课程的讲义,手稿未曾发表。
  • 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1962年8月1日

    陈梦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曾用笔名陈慢哉,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 1944年秋,经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金岳霖教授介绍,陈梦家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
  • 梦家诗集:文学类 (精装)

    作者名称陈梦家

    作品时间2007年9月

    陈梦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浙江上虞人。1932年生于中央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大学、燕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4—1947年在美国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并搜集流散在欧美周青铜器资料。归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本...

查看更多书籍

陈梦家个人生活

陈梦家生活观

陈梦家喜欢朋友,对朋友从不苛求。他爱戴老人,如徐森玉、容庚、于思泊、商承祚诸先生;也亲近青年,对他们无所不谈。他很喜欢去看望朋友,海阔天空地畅谈一切。他喜欢游山玩水,虽然这样的闲暇和机会不多。他在家里因忙于工作,没有什么体力劳动,但需要劳动的时候,他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兴高采烈。他不大喜欢活动量较小的、单独的休息方法,不喜欢种花,不喜欢照相(他有一个可以拍摄文物和书籍的照相机),不喜欢听音乐。但是他喜欢看戏(各种形式的),喜欢写这方面的评**章和泛**艺的小文,如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的《论人情》等,据说这些文章很受读者欢迎。不过他新诗作得很少。他写过《甘地》一诗,写过几首咏景物的小诗,曾在《诗刊》上发表。他喜欢和郭小川艾青等同志交朋友。

陈梦家婚姻

赵萝蕤与陈梦家摄于燕京大学(1935年)

1932年夏天,闻一多与陈梦家相继离开青岛去北平。临行前师生登上泰山,敞襟临风,饱览祖国山川的秀色,这在陈梦家的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9月,闻一多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陈梦家也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刘廷芳推荐,到该院学习。后为院长赵紫宸所望重,并与其爱女赵萝蕤女士缔结良姻,成为终生的知友与伴侣。

陈梦家人物成就

陈梦家诗人

陈梦家少年才子,新月派诗坛俊彦,青年时期钻研古史和古文字学,成为学术界推崇的古文字学、考古学和历史学家,惜未及老年而凋丧。他留下了激情四射的诗作,古文字界堪称独到的著述,还有满堂稀世奇珍的明清家具。其一生起伏跌宕,可称名士也。

陈梦家1911年生于南京,16岁考入中央大学,即开始写诗。从20岁到23岁,陈梦家先后发表了《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选》等诗集。专家评论陈梦家诗作的特点是空灵而非刻画,如他18岁时写的《一朵野花》(节录):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陈梦家20岁时,编选了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林徽因、卞之琳和他自己在内的18人的80首诗,是为《新月诗选》。40多年后,陈梦家的夫人赵萝蕤谈到《新月诗选》时说:陈梦家作为编者,为诗选写了几千字的序言,“他用还是相当稚嫩而近乎华丽的辞藻阐述了新月派有关诗歌的观点。这部不到三百页的集子选载了十八位诗人的作品,几乎没有例外都是篇幅不多的描写爱情和景物的抒情诗,内容、风格都表现了极大程度的一致……”赵萝蕤中肯地评价:“梦家是新月诗人中的一名健将和代表人物,他师事徐志摩和闻一多两位先生,但他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造诣,也绝没有闻先生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责任感。”

2007年夏,再次与陈梦熊院士在冠英园长谈。陈老讲,三哥梦家从小就有傲气,认为二哥梦士不如他,爱发牢*,父亲因此反而不看重他。陈梦熊上小学时,三哥在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读书,已是知名诗人。陈老说:“我在小学时成绩平平,上初中时还有些懵懂,好几次被抓到*****‘吃大菜’(单独训斥)。上了高中好多了,那时三哥在北平,我写给他的信,他都要批改,划出***和赘述的语句,给我寄回来,我服气!

“三姐和三**曾留学法国,他们常与学界名人雅集,探讨学问,态度蔼然清雅。三哥和我耳濡目染,对以后的为人、为学之道影响很大。虽然三哥和我年纪相差六岁,感觉上差了十几岁。三哥有天生的艺术感,他把对人生,对自然界的感悟,细密巧妙地表现在诗歌上。家里堆满了三哥新出的诗集。他常与方玮德、卢寿楠等人谈诗论道,如潇潇细雨,淅沥绵长。”

闻一多虽然认为他的这名弟子“过于名士派”,但也毫不掩饰他的欣赏:“一个有天分的人而肯用功夫,陈梦家要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诗人陈梦家发长齐肩,不同凡俗,仙仙然有出尘之致。写诗为学,陈梦家都出类拔萃。同事评论他,“学问和口才都颇出众”。

陈梦家教授学者

1936年6月,住在北平佟府的陈梦家发表“梦甲室商代地理小记”系列第一篇《隼夷考》。文中说:“《后汉书·东夷传》有九夷之名,而无‘隼夷’;‘隼夷’之名不见于经典,余最近始于甲骨上发现之。”陈梦家从训诂、字形和音律上详加考证。这是陈梦家一改诗人的恣意挥洒,全身心倾注于谨严的古史和古文字学的早期**。

“七·七事变”不久,梦家和梦熊一起逃离北平。陈梦熊在西南联大上学时,陈梦家在西南联大文学系当讲师。陈院士回忆:“那时的英文和中文课,所有的教授轮流上课,罗常培、朱自清的课都有。三哥教书,我上过他的课,讲得不错。三哥不愿纠缠**,对我担任学生会干事会副主席的活动直摇头。”

1944年秋,陈梦家由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哲学系金岳霖教授推荐,到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讲授古文字学,为期一年;而陈梦家的目标是遍访散落美国显贵之家和坊间的青铜器,编一部全美所藏中国青铜器图录。在美国的三年里,陈梦家走遍博物馆,寻访古董商和有藏品的私宅,把能接触到的藏器一一看过,照相,整理详细资料。此时,陈梦家夫妇风闻闻一多先生遇害的噩耗,不胜悲痛。师生二人都作新诗,又都转而研究古籍,当年闻一多和陈梦家“常常为了一个字的解释,争得面红耳赤。”此后,陈梦家的书房一直悬挂着闻一多的照片。

1946年,陈梦家和芝加哥艺术馆的凯莱合编了《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他的执著与成果得到美国文物界人士的赞赏。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劝他永久留在美国,要为他谋一份适合他的工作,而陈梦家归国、回到清华大学的心切。他留下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妻子,于1947年秋回国,任教水木清华。回来的第一年,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文物,成立起“文物陈列室”。赵萝蕤回忆:“他和所有的藏家、古董商、博物馆几乎都有通信关系,并留有信件的存底。所有这些资料现在都保存在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建国初期,陈梦家夫妇分别在清华和燕京大学任教,生活安谧。据巫宁坤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陈梦家“夫妇俩住在朗润园内一幢中式平房里,室外花木扶疏,荷香扑鼻。室内一色明代家具,都是陈先生亲手搜集的精品,客厅里安放着萝蕤的斯坦威钢琴。”

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陈梦家调到科学院考古所。1956年,陈梦家搬到东城区钱粮胡同。他是个兴趣盎然、朝气和忧郁并存的人。在家忙工作的时候多,有时干些日常的力气活,他兴高采烈。他个性分明,不喜种花,不喜照相,不爱听音乐,却喜爱各种戏曲,喜欢写戏曲评论和泛**艺的文章。

陈梦家个性豪爽,水岸林下是他的得意之处。他喜欢朋友,交友甚多,经常访友。素雅的茶具,几人高谈阔论,舒缓心绪,得半日之清闲。他看似文弱,身体却很好,每天伏案工作10到12个小时,不知疲倦。

像陈梦家这样有诗人气质的学问家,心怀坦荡率真,他从多年文字学研究的角度,对实行汉字简体化、拉丁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广开言路,结果招致“章罗联盟反对文字改革急先锋”的弥天大祸,困为**。

陈梦家忍受巨大痛苦和压力,将心志寄托于学术研究。1960年,他被派往兰州,协助甘肃省博物馆整理武威汉墓出土的简册,由此开始汉简研究,1962年著成《武威汉简》一书,又重新继续西周青铜器断代的研究,赶写器铭考释,并计划一年内完成《西周青铜器断代》和《历代度量衡研究》两本专著。

日以继夜的学术耕耘被“**”一夜间摧毁,一位极具才华的学者被无休止的轮番批斗击倒了。他选择了自尽。40多年后,陈梦熊院士谈起最后见到三哥的片断,仍是岁月淘不尽的泪光:“大约是1966年的8月25日上午,我接到电话通知,立即赶去隆福医院。他已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医生正在抢救。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会面,也是无言的诀别。几天以后,我在地质部也成了批斗对象。他经抢救多活了几天,终于在9月3日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55岁。”

梦家与梦熊出身教育之家,长于博雅超逸的文化圈,他们成为学者后,坎坷和磨难又何其相似:“三反、五反”运动,陈梦家因给清华购买文物而遭难,陈梦熊因负责野外调查的装备购置而遭劫;陈梦家在“反右”中落难,陈梦熊虽未被划为**,也伤痕累累;“**”陈梦家命断黄泉,陈梦熊九死一生,终于熬过严冬,迈上学术生涯的巅峰。兄弟两人的曲折遭际折射的是一代学人的命运。

1930年,19岁的陈梦家写过这样的《葬歌》(节录):“我贪图的是永静的国度,/在那里人再也没有嫉妒;/我坦然将末一口气倾吐,/静悄悄睡进荒野的泥土。”

2006年7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和北京国际字研究会联合举行“纪念陈梦家先生学术座谈会”,纪念这位诗人和科学家诞辰95周年和逝世40周年。

陈梦家,这个名字依然闪烁着青铜一样的光泽。

陈梦家收藏家

收藏

陈梦家不仅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他本人还是一个明代家具收藏家。前不久去世的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收藏方面是一代翘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陈梦家先生之家具收藏比起王先生也并不逊色。王世襄先生在收藏之余有两部著作《明代家具研究》《明代家具珍赏》,奠定了他在这个领域里面的地位。但是我们尝试翻一下这两本书,会发现里面除了王先生的收藏之外,收录最多的就是陈先生的家具收藏,不过因陈先生早逝,这些收藏标注为陈梦家夫人(即赵萝蕤)所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一张元代黄花梨圆后背交椅,这是现存最早的一张交椅,洵为宝贵。陈氏夫妇所藏现大多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与王世襄先生所藏家具共同受人参观。

陈梦家汉字学家

考古著作

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他对甲骨文、殷周铜器铭文、汉简和古代文献的综合研究方面。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一开始比较注重文字的分析和寻求卜辞中的礼俗。后从青铜器断代研究中得到启示,从断代入手全面研究卜辞。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为《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该书是甲骨学史上少见的较早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著作。全书70多万字,共分20章。从语言文字学角度看,其中的“文字”“文法”两章最为重要。在“文字”一章中,他概述了以前诸甲骨学家对甲骨文的考释方法,同时他还对汉字的起源及构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密切联系汉语特点开查汉字的构造。在“文法”一章中,他提出卜辞是研究中国语法史的最早材料,可以从中开始寻求汉语语法发展的规律。该书对研究古代史地、语言文字和考古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他在铜器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西周铜器断代》(分6期连载于1955年~1956年的《考古学报》上)。其中详细记述了不同时代的各类铜器98件。每件都记录了全篇铭文的释文,并加以详尽的诠释,有的甚至史逐字逐句地讨论。所以其中包括许多考释文字、词语,探求语法规则及语义的资料。这对研究上古汉语及汉语史很有参考价值。

他对汉简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和《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两本书中。此外他还有专着:《老子今释》(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海外中国铜器图录考释第一集》(北京图书馆、商务印书馆,1946年)、《尚书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科学出版社,1962年);**:《释底渔》(《考古社社刊》1936年第4期)、《释“国”“文”》(《国文月刊》1941年第11期)、《关于上古音系的讨论》(《清华学报》1941年第13卷第2期)、《殷代铜器》(《考古学报》1954年第7期)、《慎重一点“改革”汉字》(《文汇报》1957年5月17日)、《蔡器三记》(《考古》1963年第3期)等等,以及一些已经整理出版和一些将要整理出版的遗作,如《西周铜器断代》的后半部等。

zhua曲子白渡白颗

上一篇:天乐
下一篇:张孝祥

陈梦家相关百科


陈梦家相关文章


虎字开头的吉祥成语:虎字开头的褒义成语

虎字开头的吉祥成语:虎字开头的褒义成语

虎字开头的褒义成语及其文化内涵文章简介:本文将详细介绍以“虎”字开头的褒义成语,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这些成语不仅富有深意,而且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虎字开头的褒

2025年4月12日 17:41

苏州地图网 VS 苏州地图全图高清版大图

苏州地图网 VS 苏州地图全图高清版大图

苏州地图全图高清版大图:一场寻找之旅的宝藏指南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地图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当我们要前往一个陌生地点时,一份高清的地图能为我们提供精确的指引。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苏州这座城市的人们来说,一份苏州地图全图高清版大

2025年4月7日 06:01

冰袋 VS 冰袋能二次使用吗

冰袋 VS 冰袋能二次使用吗

冰袋的二次使用:环保与经济的双赢选择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冰袋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常常被用于保鲜或为食品和饮料保持冷温。但许多人在使用完冰袋后,或许会有一个疑问:“冰袋能二次使用吗?”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问题。一、日常场景

2025年3月27日 05:21

clamber(clamber翻译)

clamber(clamber翻译)

关于“clamber翻译”的详细解析一、引言在语言翻译的领域中,“clamber”是一个英语词汇,意为“攀爬”、“费力地向上爬”等动作。在翻译成中文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语言习惯选择恰当的词汇。本文将详细解析“clamber”的翻译方法,并辅以

2025年3月24日 03:10

吝啬什么意思,吝啬吝啬什么意思

吝啬什么意思,吝啬吝啬什么意思

吝啬吝啬什么意思——一个生活场景下的深入解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其中有一种被普遍称为“吝啬”的人。那么,吝啬吝啬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生活场景来深入解读吝啬的含义,并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它。一、吝啬的定义

2025年3月19日 07:01

近期文章

王世根:王世根个人简介
2025-05-02 00:01:41
王世根:王世根武汉?
2025-05-02 00:01:19
王世根——王世根是谁
2025-05-02 00:01:08
王世根(王世根紫砂)
2025-05-02 00:00:47
王世根——王世根5000亿
2025-05-02 00:00:18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