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28条zu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9

古同“俎”。

9
  1. 效法;承袭

    皆祖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祖式(效法;仿效);祖用(仿效使用);祖法(效法);祖效(仿效;效法);祖尚(效法);祖袭(效法,因袭)

  2. 崇尚 。

    如:祖尚(崇尚效法)

  3. 熟悉

    祖识地德。——《国语·鲁语》

    又如:祖识(熟习知悉)

  4. 出行时祭祀路神。引申为饯行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战国策·燕策》

    又如:祖道,祖韨(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祖别(祖饯送别);祖行(饯别将病逝者;饯行)

  5. 死者将葬时之祭。泛指为死者作祭 。

    如:祖日(为死者设祭尊之日);祖泣(祭奠哭泣);祖畅(古代丧葬,于出殡前设奠所用的郁畅酒);祖腊(祖为古代祭祀五帝五神于明棠,以祖宗配食的祭名;腊是年终祭祀祖先的大祭)

zǔ,jù9
[ zǔ ]

1.琮玉上的凸起的花纹:“看~似浮云。”

2.美好:“耳环、腕钏、约指,多以金银、珊瑚、珠宝为之,矜尚~丽。”

[ jù ]

1.玉名。

2.玉的纹理。

9
  1.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 同本义

    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

    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

    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3.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

zú,cù8
  1. 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汉书·食货志》。注:“仓卒也。”

    兴卒暴之作。——《汉书·成帝纪》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战国策·燕策》

    又如:卒拔(仓猝攻取);卒迫(仓促紧迫)

  2. 突然

    则亡以应卒。——《汉书·辛庆忌传》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卒倒(突然晕倒);卒暴(突然);卒然(忽然,突然)

  3. 另见 zú

8
  1. 指成套的事物,相当于“套”。

    如:“两组发电机”

  2. 指成束的事物,相当于“束”。

    如:“一组线”

7
  1. 阻止;阻隔;阻拦

    夫仆俱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阻风不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幸亡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阻人走报。(阻止人家来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西后阻挠。——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阻掯(阻挡刁难);阻拗(阻拦;阻挡);阻睽(阻隔分离);阻乏(阻止和减少);阻抑(阻止抑制);阻滞(阻碍滞留)

  2. 隔绝;断绝

    竄伏村墟,迁延岁月,音容久阻,书问莫传。——《剪灯新话》

    又如:阻旷(隔绝)

  3. 感到疑惑不解

    是服也,狂夫阻之。——《左传·闵公二年》

  4. 凭借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阻山带河(靠山环河);阻山(凭借高山的险阻);阻众(凭借人众力大)

  5. 离别

    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唐· 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6. 推却,拒绝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诗·邶风·谷风》

    又如:阻拒(拒绝;推却)

7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7
  1. (形声。从言,且(jū)声。本义:诅咒)

  2. 同本义

    诅,詶也。——《说文》

    否则厥口诅祈。——《书·无逸》。疏:“请神加殃谓之诅。”

    以诅射颍考叔者。——《左传·隐公十一年》

    出此三物,以诅尔斯。——《诗·小雅·巧言》

    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论衡》

    又如:诅让(咒骂责备);诅詈(诅咒;咒骂);诅恨(诅咒怨恨);诅书(诅咒的文字);诅魇(用诅咒来害人);诅祝(祈求鬼神加害于敌对之人);诅师(巫师);诅楚文(又称“诅楚”。指秦王祈求天神克楚兵,收复其边城)

  3. 盟誓,特指就小事或往事起誓

    掌盟诅。——《周礼》。郑玄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又如:诅盟(誓约);诅誓(盟誓)

4
  1. 〈名〉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同本义,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说文》

zú,chuò19
[ zú ]

1.箭頭。

2.借指箭。

3.輕捷鋒利。

4.雕刻。

5.通“簇”。

[ chuò ]

一種小型鋤。亦指一種鋤法。

17

同“鈨”(日本汉字)。

踿16

1.古同“蹙”。

2.退:“推选了谁,谁也借故向后~。”

16
  1. 形容箭的轻捷,应声而至

    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吕氏春秋》

14

1.带嚼口的马笼头。

2.马笼头上当额的金属饰物。

14

竹笼。

zū,jù13
[ zū ]

1.草席:“大祭祀,羞牛牲,共茅~。”

2.蕺菜。

[ jù ]

古通“菹”,多草的泽地。

qī,còu13
[ qī ]

古同“戚”,密切亲近。

[ còu ]

古同“腠”,一条条的肌肉。

12

同“菹”。

12

见“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