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脸红耳赤 | liǎn hóng ěr chì | -
面红耳赤。
|
见死不救 | jiàn sǐ bù jiù | -
见到别人面临死亡的威胁却不去救助。
|
斑斑点点 | bān bān diǎn diǎn | -
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
|
神采奕奕 | shén cǎi yì yì | -
神采:面部的神情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
笑而不答 | xiào ér bù dá | -
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出自唐·李白《山中问答》诗。
|
拔刀相济 | bá dāo xiāng jì | -
出面替人打抱不平。
|
面誉背非 | miàn yù bèi fēi | -
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
面是背非 | miàn shì bèi fēi | -
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毛骨悚然 | máo gǔ sǒng rán | -
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景象时的恐惧感觉。[近]不寒而栗。[反]面无惧色。
|
发综指示 | fā zōng zhǐ shì |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烟波钓徒 | yān bō diào tú | -
烟波:雾气笼罩着的江湖水面。钓徒:钓鱼的人。本为唐代张志和的别号。后借指隐居江湖的人。也指隐居者。
|
起承转合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
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转:转折。合: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现比喻说话、作文拘泥于呆板、固定的形式。
|
管中窥天 | guǎn zhōng kuī tiān | -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
以口问心 | yǐ kǒu wèn xīn | -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
空头支票 | kōng tóu zhī piào | -
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原指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余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兑现生效的支票。现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
|
前车之鉴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
鉴:镜子,引申为可作为警戒或教训的事。前面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可以此作为教训。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
|
犯颜苦谏 | fàn yán kǔ jiàn | -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
东撙西节 | dōng zǔn xī jié | -
谓从各方面节省。
|
人面狗心 | rén miàn gǒu xīn | -
1.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
2.犹言人面兽心。
|
鼎足而立 | dǐng zú ér lì | -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炊具,有三足。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