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仁义之兵 | rén yì zhī bīng | -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问罪之师 | wèn zuì zhī shī | -
讨伐犯罪者的军队。
比喻前来责问的人。
|
直木先伐 | zhí mù xiān fá | -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
邪不犯正 | xié bù fàn zhèng | -
亦作'邪不伐正'。
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
以夷攻夷 | yǐ yí gōng yí | -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
晩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
饮马长江 | yìn mǎ cháng jiāng | -
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
大张挞伐 | dà zhāng tà fá | -
张:施展。挞伐:征讨,用武力使屈服。大规模地用武力进行讨伐。也指对人进行攻击、声讨。
|
直木必伐 | zhí mù bì fá | -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
文修武偃 | wén xiū wǔ yǎn | -
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
钩深图远 | gōu shēn tú yuǎn | -
谓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
兴师问罪 | xīng shī wèn zuì | -
兴:发动。师:军队。问:责问,声讨。原指谴责对方罪行,起兵讨伐。现泛指指明过错,加以谴责。
|
党同妒异 | dǎng tóng dù yì | -
犹言党同伐异。
|
旦旦而伐 | dàn dàn ér fá | -
天天去砍伐。比喻不断的毁损。
|
伐毛洗髓 | fá máo xǐ suǐ | -
伐:削掉。毛:指头发。削去旧的毛发,洗净骨髓。比喻涤除污秽陈腐,使其焕然一新。
|
耕当问奴 | gēng dāng wèn nú | -
古谚语。谓办事应与熟习其事的人商量。《宋书.沈庆之传》载:宋太祖欲北伐,沈庆之固谏不可。徐湛之﹑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
敌王所忾 | dí wáng suǒ kài | -
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
甘井先竭 | gān jǐng xiān jié | -
甘井先竭 gānjǐng-xiānjié 佳泉不长久而易于耗竭,比喻才识过人者常常先衰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山水》
|
矜功伐善 | jīn gōng fá shàn |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
党同妬异 | dǎng tóng dù yì | -
犹言党同伐异。
|
伐罪吊民 | fá zuì diào mín | -
见“吊民伐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