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意思解释,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
一鼓作气
释义
-
原指作战开始时鼓足勇气。现在比喻劲头大时,一口气完成。[近]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一鼓作气解释重点词:“原,指,作战,开始,时,比喻,劲头,完成”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例句
我们要一鼓作气在三天之内把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做完。
- 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仍然一鼓作气完成了任务。
- 一鼓作气,我们继续前进,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 一鼓作气,他冲上了山顶,顺利完成了挑战。
- 我们要一鼓作气完成这个项目,不能半途而废。
- 我们要一鼓作气,把这项任务完成好。
- 比赛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打败对手。
- 小华一鼓作气地爬上了山顶。
- 既然决定要做,就一鼓作气把事情完成。
- 既然决定了要学习编程,那就一鼓作气把课程都学完吧。
- 在写作的过程中,她一鼓作气完成了一篇文章。
- 我们需要一鼓作气,将这个项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 小明一鼓作气地将所有作业都完成了。
- 一鼓作气,高昂斗志,不畏困难。
-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一鼓作气完成了任务。
- 一鼓作气,我们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
- 一鼓作气,我们来把这篇文章写完吧!
- 比赛开始后,我们一鼓作气,顺利拿下了首局。
- 小明在比赛中一鼓作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运动会开始了,一鼓作气,冲刺吧!
- 一鼓作气,他跑出了最好的成绩,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块金牌。
典故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补充说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迷语
1.青蛙叫(打一成语)
2.自从怀孕就吵架(打一成语)
百科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成语接龙
扩展
- 淹淹一息
- 稍逊一筹
- 稍胜一筹
- 略高一筹
- 白首一节
- 千载一合
- 荟萃一堂
- 聊胜一筹
- 哄动一时
- 技高一筹
- 棋高一着
- 抱成一团
- 略胜一筹
- 赌彩一掷
- 轰动一时
- 烜赫一时
- 拈花一笑
- 串通一气
- 阒无一人
- 向上一路
- 略窥一班
- 混然一体
- 混作一谈
- 傲睨一切
- 独霸一方
- 别置一喙
- 聊备一格
- 赢金一经
- 雄视一世
- 慌作一团
- 春宵一刻
- 灵机一动
- 伯乐一顾
- 独当一面
- 千载一会
- 混为一谈
- 慌做一团
- 漆黑一团
- 罗之一目
- 桂林一枝
- 几尽一刻
- 罪加一等
- 摇身一变
- 盛极一时
- 昙花一现
- 别树一帜
- 法出一门
- 洞察一切
- 莞尔一笑
- 高人一等
- 太仓一粟
- 罗掘一空
- 面目一新
- 焕然一新
- 巢林一枝
- 专心一意
- 孑然一身
- 略知一二
- 专心一志
- 奄奄一息
- 定于一尊
- 堂堂一表
- 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