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的同义词、近义词
1.发作:
读音:fā zuò
- 拼音:fazuo
fazuo拼音的所有词语 - 首字母:fz
首字母fz的所有词语 - 字数:2
- 繁体:發作
- 五笔:ntwt
英文:to flare up; to break out
释义
- (动)①自内里爆发;物质在体内起作用:药性~。②发脾气。
详细释义
举例:《礼记·乐记》:“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孔颖达 疏:“四畅,谓阴阳刚柔也。四者通畅,交在心中,而发见动作於身外也。”《山海经·西山经》:“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
释义:表现;显现。
举例:《三国志·吴志·孙皎传》:“近闻卿与 甘兴霸 饮,因酒发作,侵陵其人。”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先生性悁急,遇事发作,輒不含忍。”《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到得上面,发作道:‘你们也不是好人,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 茅盾 《诗与散文》二:“他很想发作一下,然而没有足够的勇气;他只好委屈地忍受。”
释义:发脾气。
举例: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毒雾瘴氛,日夕发作。” 宋 梅尧臣 《公度以余尝语洛中花品作诗以见贻故次其韵》:“今年二月花偏早,发作无节雨与风。”《朱子语类》卷六九:“始而亨时,是乾之发作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我想你还是到 阿兴 窑上去住几天吧,事情一发作想走也晚啦!”
释义:发生;产生。
举例:宋 苏轼 《又与王庠书》:“某惟旧患痔今颇发作,外无他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他回公事的时候,如果工夫耽搁久了,那癮未尝不发作。” 巴金 《寒夜》十八:“你的病刚刚好一点,现在怕又要发作了。”
释义:谓隐伏的事物爆发出来。
举例:鲁迅 《彷徨·肥皂》:“‘哈哈哈!两块肥皂!’ 道统 的响亮的笑声突然发作了,震得人耳朵喤喤的叫。”
释义:指迸发。
举例:《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那通判是个正直之人。见太守发狂,便离席起立,正色发作道:‘既司户有宿约,便是孺人,我等俱有同僚叔嫂之谊。君子进退当以礼,不可苟且,以伤雅道。’”《红楼梦》第一百回:“这 金桂 初时原要假意发作 薛蝌 两句,无奈一见他两颊微红……早把自己那骄悍之气,感化到 爪洼国 去了。”《说岳全传》第十一回:“ 梁王 被 宗爷 一顿发作,无可奈何,只得低头跪下,开口不得。”
释义:责备;训斥。
举例:《水浒传》第六八回:“却説 法华寺 中 李逵 、 樊瑞 、 项充 、 李衮 ,一齐发作,杀将出来。”《英烈传》第四七回:“正好安置妥帖,只听得一声炮响,即便同时发作起来。”《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数百名甲士,各挺器械,一齐发作,将众官员乱砍。” 张天翼 《菩萨的威力》:“他们的眼睛在深处里钉着他,一动也不动,像在等个机会要发作,猫伏在暗处要扑耗子似的。”
释义:发动,开始行动。
举例:《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须臾间药性发作,犹如钢鎗攒刺,烈火焚烧,疼痛难忍。” 冯雪峰 《两个贼》:“不料在外面的甲贼,酒力马上发作,即刻倒地呼呼睡着了。”
释义:指物质在体内起作用。
举例:《红楼梦》第六七回:“﹝ 兴儿 ﹞听见説‘二奶奶叫’,先唬了一跳。却也想不到是这件事发作了,连忙跟着 旺儿 进来。” 清 李渔 《风筝误·释疑》:“只怕是看荷花的事情发作了。他若与我娘子面质起来, 老韩 听见説我调戏他妻子,这场怨恨怎得开交。”
释义:犹暴露、露馅。
举例:沈从文 《边城》二:“但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便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
释义:10.犹发迹。
2.反复:
读音:fǎn fù
- 拼音:fanfu
fanfu拼音的所有词语 - 首字母:ff
首字母ff的所有词语 - 字数:2
- 繁体:反復
- 五笔:rctj
英文:(of an illness) to return; over and over; variant of 反复; to upend; unstable; repeatedly; to come and go
释义
- (副)一遍又一遍来回重复:~考虑|~实践。[近]再三。②(动)变来变去;翻悔:~无常|坚持己见,决不~。③(名)重复的情况:病情也许会有~,但问题不大。[近]重复。
详细释义
举例: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释义:见“反覆 ”。亦作“反復 ”。
释义: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举例: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释义:翻转,颠倒。
释义: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释义: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释义: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举例: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释义: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举例: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释义:指反覆诗。
释义: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举例: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释义:10.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