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 |
kuì |
12划 |
忄 |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折辱人;使羞惭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又如:愧辱(羞辱) 责人罪咎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
详情 |
无 |
wú,mó |
4划 |
一、无 |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
详情 |
反 |
fǎn |
4划 |
⺁ |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 如:肃反;三反五反 姓
|
详情 |
自 |
zì |
6划 |
自 |
用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是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