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 |
chán,shàn |
12划 |
礻 |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同本义 禅,祭天也。——《说文》 正失禅谓壇墠。——《风俗通》 注:“除地于梁甫之阴,为墠之祭地也。变墠为禅神之也。” 禅于始衍。——《史记·卫将军传》 禅,祭地于梁阴。——《续汉书·祭祀志》 封禅刻石纪号也,是墠为祭地,坛为祭天。 是以封泰山而禅 梁父。——《大戴礼记》 让位 帝王让位给他姓 遂禅之。——《书·尧典》 禅五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帝光禅位于 虞舜。——《三国志·文帝纪》 又如:禅位(将帝位传让给别人);受禅 也指传位于继承人 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史记》 又如: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禅诰(禅让皇位的诰书) 传授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 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司马注:“授予也。” 又如:禅代(替代);禅变(变化);禅化(变迁转化) 引申为继承 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 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 〈形〉 通“殚”。尽 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周礼·春官下·大司乐》 郑注 通“擅”。独断专行 善禅其主,以集精微。——《韩非子·说疑》 另见 chán
|
详情 |
音 |
yīn |
9划 |
音 |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音律;音调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