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
yìng,yīng |
7划 |
广 |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支付;供给 。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另见 yīng
|
详情 |
赴 |
fù |
9划 |
走 |
(形声。从走,卜声。从“走”的字、多与“跑”、“走”有关。本义:奔向,奔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 同本义 赴,趋也。——《说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以赴礼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赴水则接腋持颐。——《庄子·秋水》 又如:赴履(奔赴);赴质(奔赴目标);赴助(赴救);赴急(往救急难);赴援(赴救) 前往;去;到;至,到达 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归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赴吊(前往吊丧);赴市(到市集上去);赴考(前往应试);赴哀(奔丧);赴接(前往救援、接应) 通“讣”。报丧(古人讣告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 死必赴。——《礼记·文王世子》 凡崩薨,不赴则不书。——《左传·文公十四年》 周烈王崩,诸侯皆吊, 齐后往。 周怒,赴于 齐曰。——《战国策·赵策三》 赴者未至,则哭于巷,哀于馆。——《仪礼·聘礼》 又如:赴闻(报丧);赴告(春秋时,各国将贵族丧亡祸福等事告诉别国。凶事叫赴,其他的事叫告。今俗称讣告) 跳进,举身投入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赴海归神(跳海而死);赴鼎(跳入汤镬而死);赴险(进入险地);赴蹈(赴汤蹈火。献身) 投身;参与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国俱死。——《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赴命(奔命,拼命努力) 合,顺应 。 如:赴拍(应合节拍);赴度(应合节拍);赴趣(钻营;迎合) 游泳 。 如:赴水(泅水,游泳) 通“仆”。向前倾跌 穷而无子者,靡得相鬻而养之,勿使赴于沟浍之中。——《管子·轻重甲》 又如:病赴(因病跌倒)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