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就

避就

更新时间: 2025-05-03 18:20:24 :57

读音:bì jiù

韩语:['피하면'] 具体详情

日语:['避けなければ'] 具体详情

西班牙语:Evitar 具体详情

德语:Evitar 具体详情

语法


释义

避开与趋就。
回避迁就。
'避祸就福'之省称。

详细释义

举例:《庄子·盗跖》:“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 成玄英 疏:“夫欲之则就,恶之则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师教而后为之哉。” 宋 苏轼 《思堂记》:“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復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 清 赵执信 《行十八滩中》诗:“篙师工避就,色授颐指挥。”

释义:避开与趋就。

举例:《魏书·高允传》:“至如 高允 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论,至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而説,无所避就。”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但《论语》云:邦君树塞门。树犹屏也。不言君,但言邦,此皆委曲避就之意也。” 章士钊 《黄花岗之役·赵伯先事略》:“又激于意气,跅弛不羈,被酒大言,无所避就。”

释义:回避迁就。

举例:宋 陈亮 《三国纪年·陈登田畴》:“以如是之资,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计,岂不甚可惜哉!”

释义:“避祸就福”之省称。


例句


"避就"单字解释

读音 笔画 部首 释义 链接
16划
  1.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3.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4.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5. 隐藏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详情
jiù 12划
  1. 在 。

    如:就理(内情)

  2.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就中

  3.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

    如:就字面上看

  4. 偏偏 。

    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5. 表示决意或意图 。

    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6.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如:就让(即使;就算)

详情
上一篇:颇有成就
下一篇:就读
近期文章

雷达回波:雷达回波信号
2025-05-03 17:51:55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