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
yǐ |
4划 |
人 |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如:可以;得以; 能以
|
详情 |
一 |
yī |
1划 |
一 |
初次,第一次;开始 。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
详情 |
求 |
qiú |
7划 |
一 |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选择 。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
详情 |
逞 |
chěng |
10划 |
辶 |
(形声。从辵(chuò),呈声。本义:通,通达) 同本义 逞,通也。——《说文》。傅云龙古语考补正:“通,达也,是其本义。通有行义,无疾义。” 快意,实现,使称心 今民馁而君逞欲。——《左传·桓公六年》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逞志(逐心如意,以求快意);逞欲(逐心如意,以求得到欲望的满足);逞心(快意;称心) 炫耀 。 如:逞应(表演);逞好手(显示自己的威风);逞功(显示功效) 放纵,恣肆 。 如:逞脸(因受宠而骄纵);逞刑(肆用刑罚) 施展;实现 。 如:得逞(坏主意实现,达到目的);逞技(施展技艺);逞才(纵情施展才能);逞天辩(施展有关“天”的辩论才能) 仗恃;倚仗 。 如:逞弄(恃仗玩弄);逞富(依恃富贵)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