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车”所有汉字

找到50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dài7
  1. 车毂端圆管状的铁帽

    轪,车輨也。从车,大声。——《说文》

    车,辖也。——《广韵》引《说文》

    肆玉轪而下驰。——扬雄《甘泉赋》。注:“车辖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楚辞》

  2. 车轮

    轮,韩楚之间谓之轪。——《方言》

wǎng12
  1. 车轮周围的框子。汉代以前叫“牙”。

    如:辋幰(挂在车轮外的帷幔);辋川名胜(唐代诗人的别墅在今陕西兰田辋川,当年曾是旅游胜地)

12
  1. (形声。从车,甾(zī)声。本义: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又称“辎车”)

  2. 同本义

    辎车,载辎重卧息其中之车也。——《释名·释车》

    辎,载衣物车,前后皆蔽,若今库车有邸曰辎,无邸曰軿,軿车有衣蔽,无后辕,其有后辕者,谓之辎也。——《字林》

    辎,軿车前衣车后也。从车,甾声。——《说文》。按,軿车前有衣,辎车前后皆有衣。

    蔽前后谓之辎,载物必重谓之重,人挽以行谓之辇,一物也。——《左传·宣公十二年》疏

    终日不离其缁重。——张衡《东京赋》。注:“辎重,有衣车也。”

    乡师车辎造修文具,其缮何若?——《管子》

    又如:辎车(外面罩有车篷、布帘的车子);辎軿(指在车箱四周设有布帘屏蔽的车子);辎骑(载着物质的车骑)

  3. 行军时运输部队携带的物资

    隧路亟,行辎治,此司空之官也。——《淮南子》

    又如:辎粮(军用钱粮;军需);辎囊(随军所携带的私人用品袋,指其随军所带的物资)

gǔn12
  1. 滚滚向前流动或运动;像车轮般很快地转动 。

    如:辊雷(滚动的雷声)

  2. 运行,运转 。

    如:棍弹(古代一种计时器)

  3. 犹混。形容苟且地生活 。

    如:辊辊(犹混混。形容苟且混世)

zhěn9

1.古代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借指车。

2.悲痛:~悼。~怀。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quán10
  1. 浅薄;小

    后世辁人讽说之徒。——《庄子·外物》

    又如:辁才(小才;浅薄之才);辁朴(浅薄朴拙不堪重任的人)

11
  1. 佐助,从旁帮助

    览民德焉错辅。——《楚辞·离骚》

    士仓又辅之。——《战国策·秦策五》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谋攻》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辅翼(辅佐;帮助);辅弼(辅佐;帮助);辅世(辅助世人);辅臣(辅助的臣子);辅成(助成)

  2. 护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3. 通“捕”(bǔ)。捕捉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管子·霸言》

wēn13
  1. (形声。从车,昷声。本义:卧车)古代的一种可以卧息的车

    辒,卧车也。——《说文》

    会暑,上辒车臭。——《史记·秦始皇纪》

    棺载辒凉车中。

    已而载辒车中驰行。——《史记·齐世家》

    乘辒车至李史门。——《韩非子·外储说》

guǐ6
  1. 依循,遵循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

    又如:轨轨(遵循轨迹);轨法(遵循法度);轨承(遵循承奉)

yuán14
  1. (形声。从车,袁声。本义: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2. 同本义

    辕,辀也。——《说文》。按,大车、柏车、羊车皆左右两木,曰辕,其形直。一牛在辕间;田车、兵车、乘车皆居中。一木穹隆而上,曰辀,其形曲。

    今夫大车之辕挚,其登又难,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考工记·辀人》

    凡为辕,三其轮崇。——《周礼·考工记·车人》

    令尹南辕返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又如:辕轭(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辕缚(指辂木。因其缚于辕上,故名)

  3.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于险阻处置车为屏藩,又仰两车使辕对峙如门,称辕门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设车宫辕门。——《周礼》

    又如:辕垣(官署)

  4. 后指军营之门或行馆,即长官战场司令部或官方的衙署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三国演义》

    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沈浮《浮生六记》

    又如:辕门抄(清朝督抚官署抄寄属下州、府、县的公文或情报。后改为木板印刷)

  5. 车 。

    如:辕下(车下);辕辙(车迹);辕议(车夫的议论。泛指街谈巷议)

  6. 犁辕 。

    如:辕长(犁辕的长度)

  7. 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禹城县境内

  8. 姓 。春秋陈有辕涛涂

shì10
  1. (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同本义

    轼,车前也。——《说文》。按,车阑上之木。周于舆外者,在前曰轼,在旁曰骑。

    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登轼(爬上车厢前的横木);轼櫃(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轼车(在车上凭轼致敬)

9

见 〔辘轳〕

zǎi,zài10
  1.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

    稽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穆天子传》

  2.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四十两为一载

    度用手,量用箩,以四十两为一载。论两不论斤。——明·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3. 另见 zǎi

15
  1. (形声。从车,鹿声。本义:纺车。)

  2. 车轮辗轧 。

    如:辘轴(石做的圆柱形农具,两端有洞,加轴,外加框,用牲口拉着打场、平场);辘轴退皮(碌碡脱皮。比喻根本不会有的事或非常怪异的事)

9
  1. 车轮辗地的痕迹;车辙

    伏式结轶。——《史记》

    结轶于道。——《史记·孝文本纪》

    主者循轶之途也。——《战国策·齐策》

bèi12
  1. 表示人的多数,批

    匈奴留 汉使 郭吉、 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汉书·李广苏建传》

    高使人请 子婴数辈, 子婴不行。——《史记》

zhǐ9
  1. 古代车毂外端贯穿车轴的小孔

    轵,车轮小穿也。从车,只声。——《说文》

    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周礼·考工记·轮人》

  2. 古代车箱两侧由方格组成的挡板

    参分较围,去一以为轵围。——《周礼·考工记·轮人》

  3. 车轴末端

    祭两轵及轨前,乃饮。——《新唐书》

zhá,yà,gá5
  1. 〈方〉

  2. 挤入;拥挤 。

    如:轧不上去;车上很轧;轧米(方言。在拥挤的情况下争购食米)

  3. 结交 。

    如:轧朋友(结交朋友)

  4. 核查 。

    如:账轧不平;轧账(核算查对账目)

  5. 象声词。

    如:轧拉(形容物体摩擦或受压力后而发出的声音)

  6. 另见 yà;zhá(轧钢;轧辊)

shū13
  1. 不及,赶不上

    平生奇绝输此游。——黄遵宪《下水船歌》

    又如:输与(比不上;给与);输小(甘愿处于低下地位);输款(投诚)

13
  1. (形声。从车,畐(fú)声。“畐”有“腹满”义(参“福”字条),而“辐”为圆形,与人腹满之形相类,因而“畐”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本义: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

  2. 同本义

    辐,轮轑也。——《说文》

    辐也者,以为直指也。——《考工记·轮人》

    三十辐共一毂。——《老子》

    众辐凑于前。——《汉书·刘向传》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又如:轮辐;辐集(聚集);辐聚(聚集)

  3. 聚集如辐 。

    如:辐至(齐至);辐裂(分崩离析);辐解(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