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成 | chéng | 6划 | 表示答应、许可 。 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
戈 | gē | 4划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泛指兵器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战争;战乱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
戮 | lù | 15划 | (形声。本义:并力,合力)同本义 勠,并力也。从力,戮声。——《说文》 与诸侯戮力同心。——《国语·齐语》 勠力同忧。——《战国策·中山策》 戮力攻秦。——《汉书·高帝纪》 又如:戮力
|
战 | zhàn | 9划 |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姓
|
戤 | gài | 13划 | 为冒牌图利而制造 。 如:戤牌(冒牌商标)
|
戨 | gē | 14划 |
-
“㢦”的讹字。
|
戟 | jǐ | 12划 | 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人 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宋· 苏轼《后怪石供》 又如:戟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状似戟,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刺激 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本草纲目·大戟》 又如:戟口(刺口,唇受刺激如戟刺);戟喉(喉受刺激)
|
戓 | gē | 7划 |
-
古地名。
|
戡 | kān | 13划 | (形声。从戈,甚声。本义:刺杀) 同本义 戡,刺也。——《说文》。字亦作勘。 西伯既戡 黎。——《书·西伯戡黎》 用武力平定 戡,克也。——《尔雅》 兴元戡难功。——《旧唐书·陆贽传》 又如:戡夷(平定,征讨使服从);戡平叛乱;戡殄(平定歼灭);戡复(犹言中兴。平定叛乱);戡剪(平定剪除);戡戮(平定诛戮);戡济(戡定。平定)
|
戦 | zhàn | 13划 |
-
古同“战”。
|
戬 | jiǎn | 14划 | 幸福;吉祥 方凭戬福,伫咏丰年。——《隋书·音乐志下》 又如:戬福(幸福吉祥);戬谷(福禄) 完美,无瑕 。 如:人生大戬
|
戜 | dié | 11划 |
-
1.锋利。
2.剔。
3.古国名。
|
戥 | děng | 13划 | 用戥子称东西 。 如:把这个戒指戥一戥;戥耗(用戥子称量的差额)
|
戞 | jiá | 12划 |
-
同“戛”。
|
戋 | jiān | 5划 |
-
〔戋戋〕小;少: ~之数。
|
戧 | qiāng,qiàng | 14划 |
- [ qiāng ]
-
1.逆,不順。
2.倒豎。
3.決裂。
- [ qiàng ]
-
1.撐;支撐。
2.大堤外圍對大堤起加固和保護作用的小堤。
3.在器物圖案上填嵌金銀等作為裝飾。參見“戧金”。亦指塗上的色彩。
4.浸漬。
|
咸 | xián | 9划 | 含盐的 。 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
戒 | jiè | 7划 | 警戒之事 君子有三戒。——《论语》 戒指的简称 。 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 。 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 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通“界”。界限,分界 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 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
戢 | jí | 12划 | 收藏[兵器] 载戢干戈。——《诗·周颂·时迈》 夫兵戢而时动。——《国语·周语》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国语·周语》 又如:戢刃(收起刀剑等利器);戢戢(聚集);戢载(收集装载);戢藏(收藏) 引申指停止战争 弗戢,将自焚。——《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戢戈(息兵);戢兵(停用兵器,禁用武力);戢武(息兵) 收敛 戢,敛也。——《小尔雅》 戢其左翼。——《诗·小雅·鸳鸯》 不戢不难。——《诗·小雅·桑扈》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陶渊明《归鸟》 又如:戢鳞(敛鳞。鱼止息不游。比喻怀志坐待时机);戢羽(敛翅止飞);戢身(敛迹) 隐居 。 如:戢伏(隐居);戢景(戢影。藏匿行踪。比喻退休隐居);戢迹(匿迹) 约束 。 如:戢军(约束士兵);戢制(制止);戢手(束手);戢畏(犹畏服);戢御(约束统治)
|
戚 | qī | 11划 | 忧愁;悲伤。通“慽”、“慼” 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小雅·小明》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 蒋氏大戚。 婉贞独戚然。——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汝又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戚容(愁容);戚切(悲切);戚休(休戚。忧愁和欢乐);戚欣(忧愁与欢乐);戚言(忧戚的言词);戚嗟(忧伤嗟叹);戚意(忧伤的心情);戚惨(悲伤);戚忧(忧伤);戚颜(忧伤的容颜) 亲近,亲密 未可以戚我先王。——《书·金滕》 又如:戚疏(亲疏) 愤怒 。 如:戚醮(烦恼) 假借为“促”(cù)。疾速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