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纟”所有汉字

找到144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sāo14

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丝: ~丝。

6
  1. (形声。从糸(mì),于声。本义:屈曲;曲折)

  2. 同本义

    纡,绌也,一曰萦也。——《说文》

    中弱则纡。——《考工记·矢人》。注:“曲也。”

    连行纡行。——《周礼·梓人》

    盘纡刻俨。——《淮南子·本经》

    水澹澹而盘纡兮。——宋玉《高唐赋》

    中弱则纡,中强则扬。——《周礼》

    又如:纡远(曲折遥远);纡曲(迂回曲折);纡折(迂回曲折);纡余(迂回曲折);纡行(曲折而行)

  3. 萦绕回旋

    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旐。——《文选·张衡·东京赋》

    又如:纡回(屈曲回旋。也作“迂回”);纡轸(盘旋曲折,乘车前往,未达目的而还);纡鉷(迂回);纡险(盘曲险阻);纡错(迂回交错);纡萦(山水回环旋绕)

  4. 屈抑 。

    如:纡身(屈身相就);纡意(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

  5. 佩戴

    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李贺《感讽五首》

    又如:纡金拖紫(佩带金银珠宝,穿着绫罗绸缎);纡紫(系佩紫绶,指居高位的人);纡朱拖紫(比喻人的地位高显尊贵);纡青拖禁(比喻地位显贵);纡青(佩带青绶。作高官)

  6. 系结

    绾黄纡紫。——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1.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2.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3.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4.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5. 缴纳,贡献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6. 穿;着 。以脚跟着入鞋中。

    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7. 使进入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取;娶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9. 结交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0. 用同“捺”

  11. 按下。

    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2. 低,低下。

    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13. 通“衲”。密针缝纫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14. 扣压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zhèn7

〈方〉穿在牛鼻子上以备牵引的绳子。泛指拴牲口的绳子: 牛~。

chóu11
  1. 通“稠”。致密;稠密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诗·小雅·都人士》。

    又如:绸直(情情慎密,操行正直);绸沓(密集)

wēn,yùn,yūn12
zhàn11
  1. (形声。从糸(mì),定声。糸,细丝。本义:衣服裂开)

  2. 同本义 。俗称“开线”

    衣裳绽裂。——《礼记·内则》

    又如:绽破(衣缝裂开);将绽(衣缝快要裂开)

  3. 皮肉破裂 。

    如:肉绽皮开(皮肉破裂);绽口(开口)

  4. 饱满、开裂。特指花果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北周· 庾信《杏花》

    又如:绽花(花苞绽放);绽蕊(开放的花)

  5. 缝补

    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唐· 杜牧《感怀》

    又如:绽衣(缝衣)

  6. 破费;花费

    多参白水江湖酒,少绽黄边风月钱。——明· 汤显祖《还魂记》

pī,pí,bǐ7
  1.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纰,饰也。——《尔雅》

    素丝纰之。——《诗·鄘风·干旄》

    纰以爵韦六寸。——《礼记·杂记》。注:“在旁曰纰。”

  2. 另见 pī

háng9
  1. 用针线粗缝,把棉絮固定在里子上,使不致滑动 。

    如:绗被子;绗棉袄

shā7
  1. (会意。从糸(mì),从少。本义:轻细的绢)

  2.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 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3.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如:棉纱;纱厂(棉纺工厂)

  4.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 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又如:纱帐(纱制帐幕);纱屉子(纱窗。旧时的窗户分两层,里面一层多用纱糊,透明,通气);纱帷(即纱帐);纱幌(纱制窗帘);乔其纱;泡泡纱;纱窗(蒙纱的窗户);纱罩(蒙纱的灯罩;蒙纱的防蝇罩;煤气灯上的主要附件)

6
  1. 上或下石阶或楼梯时放脚的踏脚处 。

    如:十几级台阶

  2. 一系列层中的一层 。

    如:成斜坡的花园,一级一级陡峭地向水边倾斜;多级火箭

  3. 秦制,战争中斩敌首一,赐爵一级,称为首级。后以“级”为所斩之首的量词

    凡斩首七千六百级。——《汉书·赵充国传》

    又如:斩级万余

huán16
  1. 以绳索相系绕。即网络

    缳山于有牢。——《国语·齐语》。注:“绕也。”

    又如:缳橐(笼络,囊括)

chán13
  1. (形声。从糸,廛(chán)声。本义:围绕,缠绕)

  2. 同本义

    缠,绕也。——《说文》

    臣有所与供儋缠采薪者九方鄄。——《淮南子·道应》

    动胃缠缘。——《史记·扁仓传》。正义:“谓脉缰绕胃也。”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支蒿。——刘禹锡《葡萄歌》

    又如:缠裹(缠绕裹束;衣著,装束)

  3. 纠缠;搅扰 。

    如:蛮缠(不讲道理地纠缠);缠讼(纠缠词讼)

  4. 应付;对付 。

    如:这人真难缠

10
  1. 子孙后代

    有无肠之国无继子。——《山海经·大荒北经》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

  2. 后援

    围之不继。——《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tǒng9
  1. 用于木材、石碑等 。

    如:立一统碑碣;碑碣数十统

  2. 古时用以纪年 。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xiàn12
  1. 阉割

    区别邻家鸭,群分各缐鸡。——《常宁县访许价之途中即景》

xiè8
  1. 系、拴或捆绑

    绁子婴于轵( zhǐ)涂(途)。—— 张衡《东京赋》

dài8
  1. (形声。从糸(mì),台声。本义:破旧的丝)

  2. 同本义

    绐,丝劳即绐。——《说文》

    绐,缠也。丝绐则纾而紊绕。——《广雅》

    丧勤焚缨一绐。——《逸周书》

  3. 混乱;丝纤

    绐,丝绐则纾而紊绕。——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 欺诈,哄骗

    项王至 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史记·项羽本纪》

fēi11
  1. 红色,深红色

    绯,帛赤色也。——《说文新附》

    佩服上色紫与绯。——韩愈《区弘南归》

    又如:绯桃(红色桃花);绯衣(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红色衣服);绯衫(红色衣服);绯袍(红色官服)

wén,wèn7
  1. 以彩色线条刻画在物体表面

    陶器、陶片发见最多,西阴村遗址发见的多至数万片,制造技术和纹饰,一般说是很美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