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龕 | kān | 22划 |
-
见“龛”。
|
龓 | lóng,lǒng | 22划 |
- [ lóng ]
-
马笼头。
- [ lǒng ]
-
1.兼有。
2.牵。
3.乘马。
|
龏 | gōng,wò | 19划 |
- [ gōng ]
-
1.古同“恭”。
2.升。
- [ wò ]
-
烛蔽。
|
龑 | yǎn | 20划 | 名词 人名用字。为五代时南汉刘岩所造的字,并自以为名,取周易飞龙在天之意。 《新五代史.卷六五.十国世家.两汉世家》:「龑初名岩,又更曰陟。九年,白龙见南宫三清殿,改元曰白龙,又更名龑,以应龙见之祥。」
|
龎 | páng | 18划 |
-
同“庞”。
|
龍 | lóng | 16划 | 名词 传说中一种极具灵性的动物。头生角、须,身长,有鳞、爪。《说文解字.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名词 古代帝王的象徵。汉.王充《论衡.纪妖》:「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
|
龗 | líng | 33划 | 〈名〉 (形声。从巫,靈( líng )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又如:灵子(指巫。以舞导引神的人)
|
龖 | dá | 32划 |
-
1、双龙:“龖之赫,霆之砉。”
@2、龙腾飞的样子。
|
龒 | lóng | 21划 |
-
古同“龙”。
|
龔 | gōng | 22划 |
-
见“龚”。
|
龘 | dá | 48划 |
-
双龙:“龖之赫,霆之砉。”
龙腾飞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