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章 | zhāng | 11划 | 显示;表明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章,明也。” 又如:章著(显露;分明);章理(显明的道理);章视(明示;诏告) 通“彰”。彰明,表彰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又如:章明(显扬);章闻(传闻;著闻) 上奏章告发 被诏书为将作大匠,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 又如:章表(奏表);章书(奏章);章左(指奏章终了空白处);章报(具奏章上报)
|
意 | yì | 13划 | 思念;放在心上 。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
韹 | huáng | 18划 |
-
钟鼓乐声。
|
響 | xiǎng | 20划 | 名词 回声。《淮南子.主术》:「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名词 声音。 【组词】:「声响」、「不同凡响」。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韻 | yùn | 19划 | 名词 声韵学将汉字音节分为前后两部分,开头部分为声,声之后即为韵。最复杂的韵包括韵首、韵腹、韵尾三部分。参见「韵母」条。 名词 诗赋文学中的韵脚,或押韵之字,诗韵只考虑韵腹、韵尾是否相同。如东、公同属一韵。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唐.王勃〈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
頀 | hù | 22划 |
-
〔大~〕中国商汤时的一种乐曲。
|
韺 | yīng | 17划 |
-
五英,中国帝喾时的一种乐曲:“古音命韶~。”
|
韵 | yùn | 13划 | 风韵雅致 。 如:韵人(有才华的文人雅士) 美,标致 ?
|
韽 | ān | 20划 |
-
钟声(声音)微小难辨:“微声~,回声衍。”
|
竟 | jìng | 11划 | 全部;完全;整个 恩施下竟同学。——《汉书·王莽传》。注:“周徧也。” 君竟日不出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竟三夜罢。——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竟以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竟成痼疾。——清· 方苞《狱中杂记》 竟行之。 又如:竟天(满天);竟天价(满天地);竟体(全身);竟夕(整夜,整个晚上);竟世(终生;一辈子)
|
韷 | lè | 14划 |
-
声音烦闹。
|
韶 | sháo | 14划 | 美好 昭,美也。——《集韵》 韶颜稚齿。——蒋防《霍小玉传》 东皇去后韶华尽。——戴叔伦《暮春感怀》 何其轩轩韶举。——《世说新语·容止》 暮春美景,风云韶丽。——简文帝《答湘东王书》 又如:韶令(美好良善);韶曼(美色。韶、曼都是美的意思);韶华(春光。美好的时光;指人的青春年华);韶颜(美好的容貌)
|
韸 | péng | 16划 |
-
1.鼓声和谐:“时听戍鼓~~。”
2.姓。
|
赣 | gàn | 21划 | 通“贡”。赐给 赣,赐也。——《说文》 一朝用三千钟赣。——《淮南子·要略》。高诱注:“钟,十斛也;赣,赐也。一朝赐群臣之费三万斛也。” 今赣人敖仓,予人河水,饥而餐之,渴而饮之。——《淮南子·精神》 另见 gàn
|
韾 | yīn | 20划 |
-
声音安和。
|
音 | yīn | 9划 |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音律;音调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
韼 | péng | 19划 |
-
古同“韸”。
|
韴 | zá | 13划 |
-
继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