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糸”所有汉字

找到40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lèi21
  1. 绞在一起的杂丝团

    纇,丝节也。从糸,类声。——《说文》

    纇,节也。——《广雅》

    多节曰纇。——《通俗文》

    明月之珠不能无纇。——《淮南子·泛论》

    又如:纇节(生丝上的结节、疵点);纇丝(多节的丝)

  2. 缺陷,瑕疵,毛病

    夷道多纇。——《老子》。简文注:“疵也。”

    又如:无纇;纇玼(有瑕疵的珠子)

  3. 名词 丝的缠结。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柳眼黄丝纇,花房绦蜡珠。」

    名词 瑕疵、缺点。《淮南子.泛论》:「明月之珠,不能无纇。」

12
  1. 紫色的衣服和绶带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韩非子》

    怀金垂紫。——《后汉书》

zuǎn20
  1. 收集;汇集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楚辞·天问》

    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韩愈《毛颖传》

    歌枣下之纂纂。——潘岳《笙赋》

    又如:纂言(纂集言词,而从事述作);纂论(聚集众议);纂纂(积聚的样子)

  2. 编撰;编辑

    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白居易《与元九书》

    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儒林外史》

    又如:纂述(编撰述作);纂次(编撰;编排);纂刻(编集刊印);纂集(编撰汇集)

  3. 通“缵”。继承

    纂修其绪。——《国语·周语上》。注:“纂,继也。”

    纂尧之绪。——《汉书·叙传》

    况纂帝业而轻天位。——张衡《东京赋》

13

古代佩挂印章的丝带。

fán,pó17
  1. 白色

    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晏子春秋》

  2. 另见 fán

zuǎn17

古同“纂”。

10
  1. 预先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国语·吴语》

    又如:素脩(预先早作准备);素构(预先构思草拟);素赏(预先行赏);素定(预先确定)

  2. 向来;从来就 。

    如:素不相识;素不通信

  3. 用于语言或方言中某种具有重大特色的结构单位 。

    如:语素;调素

dào25
  1. 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柳营出号风生纛。——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

xì,jì19
  1. 动词 悬系。《说文解字.糸部》:「系,悬也。」三国魏.曹植〈辅臣论〉:「群言系于口,而研核是非。」

    动词 接续、继承。《文选.班固.东都赋》:「系唐统,接汉绪。」

mì,sī6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本义:细丝)同本义

    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说文》

  2. 名词 细丝。《说文解字.糸部》:「糸,细丝也。」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xié15

1.麻绳:“正~系履而过魏王。”

2.带子。

chuō,chuò18
[ chuō ]

同“绰”。

[ chuò ]

古同“绰”。

17
  1. 束缚,拘束

    是谓縻举。——《孙子·谋攻》

    辞言无所系縻。——《韩非子·说难》

    又如:羁縻(牵制;笼络);縻系(拘禁;捆缚;牵制);縻职(被职务牵制束缚);縻絷(拘禁);縻络(拘囚);縻军(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

  2. 消耗,通“靡”

    坐縻廪粟。——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縻费(耗费;浪费)

  3. 碎烂 。

    如:縻漫(指畦堰损碎浸漫);縻烂(犹靡烂)

wěn10
  1. 扰乱

    恐众官齐言,有紊太师清听。——明· 许仲琳《卦神演义》

17
  1. (形声。从糸(mì),繄(yī)声。①本义:戟的套子。②句中、句首语气词)

  2. 惟;只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左传》

  3.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国语》

fán14

同“繁1”。

qìng,qǐ14
  1. 细密的缯帛

    綮,致缯也。——《说文》。段玉裁注:“凡细腻曰致。”

  2. 戟衣。綮戟,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也作“棨”

    如今百脚旗用以前导者,即有衣之戟谓之棨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另见 qìng

  4. 名词 细致的丝织品。《说文解字.糸部》:「綮,致缯也。」清.段玉裁.注:「凡细腻曰致,今之致字也。」

    名词 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仪仗,即上覆有赤黑色的缯衣套子。通「棨」。  【组词】:「綮戟」。

lěi,lèi,léi12
[ lěi ]

古同“累”。

[ lèi ]

古同“累”。

[ léi ]

古同“累”。

pán16

1.小袋子。

2.古地名,故址在今中国甘肃省永昌县。

3.姓。

zhí12
  1. 拴住马足的绳索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诗·周颂·有客》

    执絷马前。——《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絷维(系马的绳索。引申为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