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韦”所有汉字

找到6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9
  1. (形声。从“韦”,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古代贵族祭祀时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

  2. 同本义

    有虞氏服韨。——《礼记·明堂位》

    一命緼韨幽衡。——《礼记·玉藻》

    受绿衮冕衣裳。——《汉书·王莽传上》

    又如:韨冕(敝膝和帽子)

  3. 系印玺的丝带。也作“绂”

    韨如相国。——《汉书·王莽传》。注:“组也。”

    又如:玺绋(印带)

wéi4
  1. (形声。从舛(chuǎn),舛像两脚相对形。意为违背。囗声。韋是違的初字。本义:违背)同本义

    韦,相背也。……经传多以违为之。——《说文》

    五音六律,依韦响昭。——《汉书·礼乐志》

  2. 〈名>

  3. 熟皮,去毛熟治的皮革

    兽皮之韦可以束枉。戾相违背,故借以为皮韦。按,熟曰韦,生曰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韦,柔皮也。——《字林》

    凡兵事韦弁服。——《周礼·司服》

    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国语·晋语》。注:“韦藩,韦蔽前后。”

    乘韦先牛十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韦弁(古冠名。皮帽);韦柔(性格软弱);韦带(以韦皮为带,无饰,古代未仕者之服饰);韦裳(熟皮制的衣裳)

  4. 皮绳

    无待韦弦。——《王文宪集序》。注:“韦,皮绳也。”

    又如:韦布(韦带布衣;借指普通百姓);韦弦(皮绳和弓弦。前者柔韧,后者坚直,比喻缓急。也比喻箴规,矫治);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然后用韦皮编联起来,称为韦编。后世用为一般古籍的代称)

  5. 计算圆周的量词。通“围”

    是日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韦以上。——《汉书·成帝纪》

  6. 古国名 ,豕韦的简称。春秋时卫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

    韦顾既伐, 昆吾夏桀。——《诗·商颂·长发》

  7. 姓。

    如:韦苏州之淡雅(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曾任苏州刺史,故称。他的诗,风格恬淡自然);韦驮(佛教守护之一);韦驮尊天(印度婆罗门所侍奉的天神)

  8. 韦伯的简称

rèn7

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柔软而结实(跟“脆”相对):坚~。柔~。~度。~性。

yùn,wēn13
  1. 蕴葳;包含

    韫,裹也。——《广雅》?

    韫于荆石。——《汉书·叙传上》

    石韫玉而山晖。——陆机《文赋》

    又如:韫藏(蓄积而未显露);韫椟(隐藏其才不为世用。或指隐藏其才以待时;也指深闺中的才女);韫愚(愚笨的样子);韫椟而藏(比喻为才不为世用)

  2. 动词 包藏、蕴含。

    《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序》:「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

hán12
  1. (形声。从韦,倝(gàn)声。从“韦”,取围绕,周匝之义。本义:井垣)

  2. 井上的木栏

    韩,井垣 也。——《说文》

  3. 古国名

  4.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5. 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6. 姓。

    如:韩彭(韩信、彭越。都是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主要将领);韩岳(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

  7. 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 ,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wěi13
  1. (形声。从是,韦声。本义:是;对)

  2. 同本义

    韪,是也。——《说文》

    犯五不韪。——《左传·隐公十一年》

    君子韪之。——《左传·昭公二十年》

    人韪其言。——《明史》

    又如:冒天下大不韪(这里的“不韪”是“罪”,“反国家罪”的意思)

  3. 京室密清,罔有不韪。——《文选·东京赋》

  4. 美好

    故开元、 天宝间,播兄弟七人皆擢进士第,衣冠光韪。——《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