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漠华

潘漠华


更新时间:2024年12月15日 22:45 浏览量:18

  • 中文名:潘漠华
  •     名:原名恺尧,学名训,用过潘四、田言等笔名
  • 国    籍:中国
  • 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34年
  •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 职    业:中学教员
  • 主要成就:中国湖畔表作家
  • 出生地:浙江宣平

简介


潘漠华(1902-1934),浙江宣平(今属武义)人。原名训,又名恺尧,学名潘训,笔名潘四、田言、锡田、若迦、季明等。1920年开始文学创作。小学毕业考入县师范讲习所,在小学任教后复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与柔石、魏金枝、冯雪峰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后又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结成湖畔诗社,先后出版《湖畔》《春的歌集》,两书收入其新诗68首。又创作农村题材短篇小说,有9篇收入《雨点集》。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1926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详细资料


潘漠华个人简介

潘漠华先生故居

同年南下到武汉参加北伐军,在先遣军36军2师**部工作。1927年7月,离开**至杭州,在**浙江省委工作。9月被捕,得老师许宝驹营救出狱,回宣平进行党的活动。次年赴上海。曾领导宣平农民起义。

1929年春,宣平农民**失败,不少同志隐蔽上海,漠华以译作《沙宁》稿费800元资助家乡同志生活。后赴开封、沧州、北平等地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至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代表中国自由大同盟致词。

潘漠华人物生平

潘漠华

潘漠华从少年时就喜爱文学,在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下,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创作新诗,并在《诗》刊上发表了《立在街头**的浪子》《游子》等十几首白话诗。1921年10月,经他倡议,和同学汪静之、柔石、魏金枝等发起,组织了杭州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晨光社”,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三位老师还被聘为顾问。他们以《新浙江报》的“晨光”副刊为阵地,经常发表新文学作品,抒发青春的激情,在当时的杭州文学界,有很大影响。

1922年3月底,潘漠华、汪静之、冯雪峰与青年诗人应修人在杭州西子湖畔相聚。几位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泛舟湖上,畅谈新诗,交流作品,于4月4日成立了“湖畔诗社”。相继出版了白话诗诗集《湖畔》《春的歌集》。分别收录了潘漠华的16首白话诗和52首新诗。他们的诗集得到鲁迅等人赞赏,也曾引起了***的注意。王瑶先生也肯定了“湖畔诗社”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这些青年为五四的浪潮所唤醒,所作新诗“含有反封建的意义”。朱自清先生认为这些“作品都带着些清新和**的风格;少年的气氛充满在这些作品里”。潘漠华的诗作表现了“人间的悲与爱”。朱自清先生评论说:“就艺术而论,我觉得漠华君最是稳练缜密”。

1924年8月,潘漠华考入北京大学一院(文学院)预科,后升入一院外国文学系学习。他广泛、深入地钻研中外文学,热情探求新文学。他把文学创作的目光伸向了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笔触真实地反映了辛亥**后破产农民的痛苦生活。他的短篇小说《人间》,就是他在1923年的寒假回乡,参加宣平当年遭受水灾的调查救济工作时,在山乡与染布工施火咤相遇,深入了解后构思创作的。这篇作品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山区人民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的悲惨情景。

在北京大学这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学府里,他大量阅读、研究马列主义理论著作,坚定了****信仰。他亲身参加了****。当1925年上海五卅**发生后,他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和****。1926年北京三一八**发生后,他愤然握笔,在《京报》副刊等多种报刊上发表评论,斥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段祺瑞政府的**行径。他把**斗争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站在了斗争的前列。同年潘漠华加入中国***。

1926年秋,当大**的浪潮由南向北推进时,潘漠华毅然离开北大,经党组织安排,南下武汉,投身北伐先遣军第三十六军,任该军第二师**部宣传干事、组织科长等职,随军沿京汉路北上,一直挺进到郑州。途中,身处军旅,任务繁重,仍不忘创作针砭时弊的小品文和每天的《行军日记》。部队在漯河附近的一次战斗中,他组织政工人员一面展开宣传鼓动,一面编成战斗队投入战斗,以艰苦踏实的工作精神,给军中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天,政工队伍沿铁路线行军,正要通过铁道桥时,他及时提醒大家:过桥目标大,还是涉水过河好。果然,队伍刚到河边,铁道桥就遭敌军*击。他的建议,使部队避免了一次伤亡,保证了队伍顺利行进。

1927年四一二*****后,潘漠华所在部队停止了北进,回师武汉。期间,他参与主持欢迎由上海转移到武汉的浙江籍**同志的欢迎会,并亲赴汉口邀当时的《**日报》总沈雁冰到会讲话,声讨***背叛**的罪行。

七一五汪精卫也公开叛变**,宁汉合流,形势日益紧迫,潘漠华愤然离开北伐军,从武汉经上海潜回杭州。

当时的杭州,党的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一批批被捕关押,不少人倒在血泊之中。潘漠华在**受到重大挫折的紧急关头,回到腥风血雨中的杭州,迅速接上组织关系,参加了刚刚成立的**浙江省委领导的秘密工作。他的家乡宣平,当时尚未建立党组织,潘漠华和马东林一起介绍了刚从杭州宗文中学毕业的曾志达入党。他向省委建议,指派曾志达回宣平建党,并推荐**党员潘振武回乡负责宣平地下党的通信联络工作。曾志达遂携带省委指示信,与潘振武一起在宣平积极开展建党活动。10月,**宣平独立支部建立。

1927年10月,浙江省委机关遭破坏,潘漠华在杭州被捕,关押在杭州**局的柴木巷拘留所。他的亲属和同学闻讯,紧急救助。由于他在浙一师的老师许宝驹出面保释,得以获救。出狱后,他回到宣平上坦,继而又因宣平党内同志被捕而暂时避居少妃附近的冷泉岩(山洞)。

冷泉岩僻谷幽静,以养病名义居留在此的潘漠华,却在这里紧张地开展秘密活动。他与县委曾志达等同志联系,研究在基层的建党工作。还以县委名义,召开了活动分子会议,商讨在农村广泛建立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在县城组织工会、开办读书会、平民夜校等活动,从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不久,潘漠华回到上坦,在上坦、上陶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经短短几个月的活动,就介绍了十多名农民入党,建立了上坦、上陶党支部。后来,这一带成为当地党组织发展最快,农民协会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

1928年****,潘漠华离开宣平,转辗于上海、厦门等地,以教学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工作。尽管他行踪飘泊,工作艰辛,但他与**宣平县委***始终保持联系,关注着家乡的**斗争。同年冬,宣平农村以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为中心的农**动蓬勃发展,党组织发动了当地农民武装**。1929年初,农民**遭***省防军大肆**,全县被捕者达100多人,县委、区委***被悬赏通缉,曾志达、吴谦等十余人**避往上海找到潘漠华受到他真挚的帮助。潘漠华通过关系,在法租界租了一间房子,隐蔽安顿了他们。又日以继夜地把自己翻译整理准备出版的**作家绥拉菲莫维奇的长篇小说《沙宁》译稿,连同版权一起卖给光华书局,将所得的八百银元稿费和版权费,悉数交给曾志达等人作生活费,鼓励他们在危急关头坚定信念,增强勇气。潘漠华还乘当时的**中央巡视员、前浙江省委**卓兰芳也在上海之机,指导曾志达等人撰写了《浙江宣平党务报告》,亲自陪同他们向卓兰芳当面汇报了宣平党组织和农**动情况。以后,这些同志大多返回宣平,重新点燃家乡的**烈火,在斗争中一些人相继献出了生命。

由于严重的白色恐怖,敌探密布,危机四伏,潘漠华的活动不断受到威胁。1929年9月,他离开上海,并经常转换工作地点,流离往返在北平、开封、沧州等地,以教书的公开职业为掩护,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

1929年9月,他化名田言到开封第一初级中学当教师。他通过学校学生会组织了学生读书会和壁报组;指导师生阅读《***宣言》等马列著作和其他进步书籍;帮助进步学生创办了反响很大的《火信》刊物;介绍师生参加“反帝大同盟”,发展左翼进步团体和党团组织。当一名进步学生被学校无故开除时,潘漠华发动学生会干部进行**斗争。他因而遭***当局通缉。幸他外出未归,前来搜捕的特务们才扑了空。

1930年春,潘漠华**离开开封,栖身北平,先后隐蔽在北平翊教女中、香山慈幼院,以教职为掩护,秘密从事“北方左联”的筹建工作。在参加八一国际反战日的****中他第二次被捕,受尽酷刑,坚不吐实,使敌终无证据而获释出狱。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化名潘模和,转移到沧州省立二中任教职,直到年底。根据党的指示,他在学校组织演讲会,办起了宣传**的一四墙报和《大众**报》,亲自为该报撰写了题为《怒吼吧,中国!》的发刊词,在校内外广为印发。还发动师生开展**、****,张贴标语、下乡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救亡活动,在实际斗争中,培养了一批优秀分子。他亲自介绍了杨钦、刘树功(刘建勋)等七名青年学生入党,建立了学校党团支部以及“左联”、“反帝大同盟”、“**救国会”等党的外围组织。他的活动,受到爱国人士和进步群众的拥护,也引起了学校当局和***政府的密切注意。任教仅半年时间,潘漠华就被校长解聘,再次返回北平从事北方左联的活动。

1932年5月,“国际联盟调查团”在中国东北调查期间,潘漠华和左联其他执委在北京多次举行**讲演,揭露“国际联盟”袒护日本侵略、诬蔑中国人民**救亡运动的真面目。这一年的五卅纪念****,队伍拉得很长,潘漠华右手拿着一把网球拍,走在队伍最前面。当队伍行进到王府井大街的南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士兵在日本使馆的操场上散开卧倒,拉动*栓作射击状,企图威吓**群众。潘漠华右手挥动网球拍,左手高举大声疾呼:“**日本帝国主义!“拥护**军!”“拥护苏维埃!”“帝国主义从中国滚出去!”……成千上万的**群众,跟随着他的声音一起呼喊,像大海的怒涛翻腾在东长安街上,吓得日本兵趴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

1932年12月,由于**互济会张慕陶叛变,地下党的安全受到威胁,潘漠华调往天津组织市委,就任**天津市委宣传部长。他既要从事天津地下党的工作,又要开展北方左联的**活动,还要在中国大学任讲师,讲授《社会发展史》。他在平津之间忙碌地奔波,不知疲倦地工作。

1932年12月的一天,潘漠华前往中国大学经济系主任马**家商谈工作,与侯外庐、许德珩、马**等一起被捕。为了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在看守所故意喊叫:“你们混蛋,我是来找系主任商量功课的,怎么把我也逮进来了!”马**听懂了他的话,互相对上了口供。到了**厅拘留所,趁“放风”时,潘漠华悄悄地鼓励教授们:“你们不要怕,有人会营救的,我不能不赶快出去,追下去危险……”由于他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他的第三次被捕,居然化险为夷。

不久,潘漠华又第四次被捕。这次是特务**他来到辅仁大学教务主任台静农家,与台静农一起被捕,也因查无实据而获释。

1933年4月,为了实现党和文化界广大群众的要求,北方左联通过北方文总,与**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组织,共同发起了为李大钊举行公葬的活动。潘漠华与近两千人的送葬队伍一起,护送李大钊烈士的灵柩向万安公墓前进。沿途,他一面与***蒋孝先宪兵部队的暴徒抵抗,一面呼口号,散发传单,进行演讲,控诉*****派的罪行。

1933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占热河并继续向华北进攻。5月,在中国***的影响和协助下,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同盟军,进行武装**和收复失地的战争。潘漠华奉命奔赴张家口,参加**同盟军,担任该军机关报——《老百姓报》的工作,紧密配合了**宣传。在8月1日召开的华北民众御侮救亡大会上,潘漠华还作为北方文总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并帮助起草了大会宣言等文件。

9月,**同盟军在*****派与日本侵略军联合**下失败。10月,潘漠华随吉鸿昌部突围,潜返北平,后转移天津,继续从事党的工作。

1933年年底,由于左联内部混入敌探,潘漠华在天津的河北大旅社第五次被捕。

在落入敌手的一刹那,他迅速撤掉了安全信号,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们。

在被捕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白天,他被敌人押回旅社去作“钓饵”,以诱捕其他**党员;晚上,关押在***天津市党部特务队,遭受严刑逼供。他经受了考验,严守了党的机密。一无所获的敌人将他转押天津法院看守所。他被关入一间*暗潮湿的单身牢房,酷刑折磨得他身患重病,全身蜷缩着不住地痉挛,忍受着极度的痛苦。后来,敌人以“***嫌疑犯”的罪名,判处他五年刑期,囚于天津河北省第一监狱。

潘漠华进了监狱,失去自由,却又走上了对敌斗争的第二个战场。他仍然牵挂着党和同志们,千方百计从狱中传出信件,把“××叛变”“××被捕”的消息报告党组织。为了**监狱当局对**犯的**和**,他抱病和难友们一起,以血肉之躯作为唯一的**,先后发动三次绝食斗争,与敌人展开了生与死的搏斗。1934年12月24日,当狱中第三次绝食斗争取得胜利之际,潘漠华竟遭敌人浇灌滚烫的开水而惨烈牺牲,时年32岁。

潘漠华主要作品

继与段雪笙等到北平筹建北方左翼作家联盟,负责起草《理论纲领》《行动纲领》和《成立宣言》,当选执行委员,连任三届负责人。1932年冬,任**天津市委宣传部长。次年1月,至张家口参加察哈尔民众**同盟军,任军报《老百姓》。10月回天津,12月被捕,屡受酷刑而不屈,三次发动绝食斗争。1934年12月24日被折磨逝于狱中。主要作品编入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应修人潘漠华选集》中的《漠华集》。

潘漠华[著作书目]

湖畔(诗集)与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合集,1922,湖畔诗社

春的歌集(诗集)与应修人、冯雪峰合著,1923,湖畔诗社

雨点集(短篇小说集),1930,亚东

应修人潘漠华选集(诗歌、****),1957,人文

漠华集(诗、****),1984,浙江文艺

潘漠华[翻译书目]

沙宁(小说)**阿尔志跋绥夫著,1930,光华

上一篇:汤显祖
下一篇:李重元

潘漠华相关百科


潘漠华相关文章


凄组词:调组词

凄组词:调组词

大家好,最近不少网友对于“调组词”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关于“调组词”的相关内容。一、什么是“调组词”?“调组词”指的是通过调整、组合汉字,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新词语的过程。它是一种语言创新的方式,既

2025年4月19日 20:30

布,布偶猫

布,布偶猫

布偶猫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宠物猫品种,以下是对它的详细介绍,并通过模拟的场景化思维来解决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一、布偶猫的介绍布偶猫,原产于美国,是一种性格温顺、喜欢亲近人类的猫咪。其体型中等偏大,毛色多为蓝灰、棕色或淡褐色,长毛柔软光滑,是许多

2025年4月18日 11:31

火眼金睛:火眼金睛造句?

火眼金睛:火眼金睛造句?

火眼金睛造句:场景化解决问题的思维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这时候,如果我们拥有“火眼金睛”,即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场景化的方式,来探讨如何运用“火眼金睛造句”这一思

2025年4月15日 16:31

中国日报中文版(中国日报中文版电子版)

中国日报中文版(中国日报中文版电子版)

中国日报中文版电子版——时代信息的新航标在数字化时代,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中国日报中文版电子版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了传递国内外新闻信息的重要平台。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日报中文版电子版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典型案例。一、

2025年3月29日 12:51

家人英文:家人英文缩写

家人英文:家人英文缩写

家人英文缩写的温暖故事在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家庭里,有一个特别的约定:他们以“家人英文缩写”来代表彼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面对困难时,这个缩写都成为了他们之间无言的默契和连结。一、场景一:家庭日常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卧室的地板上。X

2025年3月19日 19:50

獐子(獐子岛)

獐子(獐子岛)

獐子岛:海洋的瑰宝与人文的交织獐子岛,一个位于中国黄海深处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海洋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本文将从獐子岛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旅游开发和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这座海洋的瑰宝。一、

2025年3月19日 08:40

近期文章

变天(变天账是啥意思)
2025-05-02 01:01:25
变天——变天账
2025-05-02 01:01:16
变天——变天就cp
2025-05-02 01:01:00
变天——变天了
2025-05-02 01:00:52
变天(变天图片)
2025-05-02 01:00:42
变天:变天小说
2025-05-02 01:00:34
变天,变天是什么意思
2025-05-02 01:00:13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