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宗谅
更新时间:2025年3月7日 21:45 浏览量:15
- 本 名:滕宗谅
- 别 名:滕子京
- 字:子京
- 所处时代:北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日期:991年
- 逝世日期:1047年
- 主要作品:临江仙·湖水连天天连水、鹤联句
- 主要成就:助范仲淹主持筑捍海堤
重修岳阳楼
抵御西夏入侵 - 籍 贯: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
更新时间:2025年3月7日 21:45 浏览量:15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滕宗谅出生。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滕宗谅与范仲淹等为同科进士,初任潍、连、泰州从事。
天圣三年(1025年),滕宗谅任泰州军事判官;范仲淹时任西溪(今江苏东台)盐官,建议泰州知州张纶修筑捍海堤堰,并荐举滕宗谅协助张纶;滕宗谅后迁为当涂(今安徽当涂县)、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县。范仲淹升任京官后,赏其才干,将滕宗谅召入试学院。
天圣五年(1027年),滕宗谅改任大理寺丞(负责审核刑狱案件)。
天圣九年(1031年),滕宗谅由大理寺丞贬至闽北邵武县。任职期间勤政为民、修建学堂、访贫问苦,与当地百姓亲密无间。
明道元年(1032年),滕宗谅奉调入京,任殿中丞(掌管皇帝衣食行等事)。年内,滕宗谅与秘书丞刘越等请求章献明肃太后归还政事。
景佑元年(1034年)正月,滕宗谅任左正言。八月,迁任左司谏,后因直言谏君被降为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市)。
景佑二年(1035年),司谏范讽因事被贬,因滕宗谅与范讽一向交好,故而受牵连,被降为监管酒业专卖的池州监酒。
宝元元年(1038年),滕宗谅调任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后改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知州。
康定元年(1040年),九月,西夏皇帝嵬名元昊(李元昊)大举兴兵侵宋,滕宗谅遂升任刑部员外郎(官)、直集贤院(职)、泾州(今甘肃州泾川北)知州(差遣),负责防御西夏东侵。
庆历二年(1042年)十一月,由于治边有方,战功卓著,在范仲淹举荐下,滕宗谅擢**章阁待制,加环庆路都部署,接替范仲淹任庆州(今甘肃庆阳市一带)知州。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滕宗谅调京不久,驻扎在泾州的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戬告发滕宗谅在泾州滥用官府钱财,监察御史梁坚对其进行**,指控他在泾州费公使钱十六万贯,随即遣中使太常博士燕度前往邠州勘察此事。滕宗谅一时慌乱,怕株连无辜,将账本和抚恤名录等全部烧光,反将罪名坐实。“泾州挪用**案”(后查实纯属冤案)闹得沸沸扬扬,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及监官欧阳修等都为滕宗谅辩白,极力救之,使得滕宗谅仅官降一级,仍充任天章阁待制,贬为凤翔府(今陕西省宝鸡市境)知府,后又贬为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境)知州。
庆历四年(1044年)春,御史中丞王拱辰不断上奏参劾滕宗谅,致其被贬知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一带),到巴陵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修筑防洪长堤、重修岳阳楼等受到百姓称赞。
庆历七年(1047年)春,滕宗谅由于治巴陵(岳州)有功,调任江南重镇苏州知州,上任后不到一月便逝于任所,终年五十七岁,始葬于苏州,后其子孙按其生前意愿,迁葬于青阳县城南金龟源。
明道元年(1032年),滕宗谅时任殿中丞,正逢宫中失火,朝廷下诏追查起火原因,遂与秘书丞刘越上疏讽谏。滕宗谅说:“看到掖庭遗留的灰烬,蔓延焚烧皇宫,虽说是人事,但实际上是天时。朝廷于是迅速颁布诏书,承担错误洗清过失,皇宫内外的人都很感动。然而下诏审讯,审讯严苛,恐怕有违上天示警,有害两宫好生的德性。而且妇人柔顺软弱,严刑拷打之下什么都可以得到,万一蒙受冤情,足以牵累和气。祥符年间,宫内失火,先帝曾征询处理此类事间的方法,如果用刑可以防患,怎么还会发生今日的不测呢?况且此次灾变,近在宫内,希望朝廷能够整治朝政以除不祥,设法防患。凡是被朝廷逮捕的囚犯尽量加以赦免,这样或许灾变可以消除而福祥就会到来。”谏疏奏上,宋仁宗颁布了释放囚犯的诏书。当时章献明肃太后当朝执政,滕宗谅上疏说宋朝是以火德而称王,天下火失去其本性是由于国家**失去其根本的缘故,因此与秘书承刘越一同上疏请求太后还政。太后去世后,朝廷提拔曾经上疏要太后还政的人,这时刘越已逝,朝廷赠予右司谏,而将滕宗谅升为左正言。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西夏大举进攻北宋,北宋大将葛怀敏兵败于定州,边疆各郡震惊,滕宗谅当时镇守泾州,手中没有多少兵卒,于是召集农民数千人参军守城,又招募勇探,探知敌人远近及其趋势,发布公文报告邻郡使做准备,并与范仲淹从环庆率领蕃漠兵来救援;为庆贺泾州战役胜利,腾宗谅不惜动用**大摆牛酒迎接犒劳士兵,又藉定州战死者在佛寺祭洒,优厚地抚恤其儿女,使边民逐渐**下来。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春,滕宗谅于岳阳主政期间重修岳阳楼,心念重建岳阳楼之大观,不仅可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慰藉迁客*人,更借以一雪前耻,为自己正名,此次滕宗谅不仅对工程施工格外用心,力求美轮美奂,还吸取教训,重修的花费不靠官府财政拨款,不搞集资摊派,而是巧妙地调动民间资本,向民间欠账的“老赖”伸手,动员债主把债款捐给官府,欠钱之人怕得罪官府,乖乖还钱,一下子解决了资金来源,还得到百姓认可,岳阳执政三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滕宗谅可谓忍辱负重,“泾州挪用**案”最终也水落石出,经太常博士燕度勘察,滕宗谅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遂邀好友范仲淹记下了名篇《岳阳楼记》。
范仲淹:①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范文正集》)②臣窃见知泾州、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滕宗谅,词才公器,周于致用,曽出圣选,擢在谏司。当时同列之人,并已清显。今泾原已有帅臣,本州岛不屯军马,别无剧务。欲乞朝廷改除,于繁重处任使。如无称效,及有所犯,臣甘当同罪。(《范文正集》)
欧阳修: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欧阳修集》)
苏舜钦:忠义平生事,声名夷翟闻。言皆出诸老,勇复冠全军。冥莫知谁主,贤愚岂更分。江头送丹旐,哭向九华云。(《苏学士集》)
贾黯:边臣用公使钱微有过,则为法吏绳以深文,如尹洙、张亢、滕宗谅是也。(《续资治通鉴》引)
王辟之: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渑水燕谈录》)
范公偁: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过庭录》)
脱脱等: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宋史》)
李贤等:滕宗谅庆历间知岳州,建学兴士,逾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又重修岳阳楼,文章、政事为郡人所传颂。(《大明一统志》)
袁中道: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游岳阳楼记》)
储大文:滕宗谅、李师中、蔡挺、沈起、熊本侍从监司,晓兵事者也。(《存研楼文集》)
陈湘源:滕子京一生坎坷,但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充分发扬“古仁人”先忧后乐的优秀品德,是范仲淹认为可以引为知己的“微斯人”。他立朝耿介,直言敢谏;受命戍边,扬我国威;尚气崇义,乐于为善;敢于任事,勇于树立;兴学重教,举废除弊;修桥筑堤,利国利民;清廉自律,肝胆照人。因此他不仅当时深受百姓的爱戴,即使在今天,也是为官者的楷模。 (《滕子京是**,还是辉映千秋?——<一篇名文,掩盖一个贪宫>的论辩》)
季铁铮:滕子京当是范仲淹所指的第一个希望“与归”的人,与归到先忧后乐的境界,与归到为国为民的事业当中。(《 名楼千古文史册两知音——范仲淹与滕宗谅的生死交情》)
滕宗谅的朋友侍中向珙原本是一个屠夫,品德败坏,没有节操。向拱和有夫之妇**,妇人怕丈夫发现,将其下药毒害。向珙知道后,将**拽到大街上历数丑事,大骂一顿。妇人被官差带走,向珙趁乱逃跑。有人对滕宗谅说:“向珙如此凶邪污秽,怎么可以和他结交呢?”滕宗谅说:“像向珙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奇士,你们这些人平庸无知,怎么能知道呢?”过了才十多年,向珙奋发图强,立下赫赫战功,首先就请滕宗谅进入他的官僚。
滕宗谅的女婿张雍原本是一个破衣烂衫的流民,因遭受战乱,无所依靠,滕宗谅看到他,惊奇地说:“这是一个有前程的人,我的女儿可以嫁给他。”夫人李氏愤怒地说:“都说我们女儿有奇相,怎么可以嫁给一个乞丐?”滕宗谅说:“这不是你可以知道的。”于是催促张雍拿出定聘的礼物,张雍说:“我身上没有钱,什么可以当聘礼?”滕宗谅笑着说:“只要数升的酒就够了。”张雍娶了滕宗谅的女儿就中了进士,后来果然名声显赫。
滕宗谅待制守历阳,听说山中有隐士,于是去贫穷偏僻的地方寻找他们,等到滕宗谅要睡觉的时候,一个隐士依着滕宗谅而坐,和他对话。滕宗谅询问他在这山中住了多少年月,隐士说:“战乱开始的时候,我就独自生活在这里,只要到了花卉到处盛开就知道是春天,草木摇落的时候就知道是秋天,大寒、大暑的时候就知道是冬天、夏天。”坐了很久,隐士对滕宗谅说:“太阳快落山了,应该是吃饭的时候了,有山芋野栗可以充饥。”于是拔了一些给滕宗谅,吃完后,滕宗谅说用手生火很困难,想要做一个火铃。隐士笑着说:“我久居山中,安逸恬适,不想以物役心,铃没有用。”傍晚,滕宗谅凄然而归。后来滕宗谅又派人去寻找,已经不知道隐士所在的地方了。
传说,滕宗谅被贬巴陵期间,吕洞宾假托为回道士,谒见滕宗谅。滕宗谅看回道士风骨耸秀,谈论俊辩,很惊叹,于是滕宗谅随口而出一首诗送给回道士:“华州回道士,来到岳阳城。别我留何处?秋空一剑横。”吕洞宾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就消失了。滕宗谅命人将吕洞宾的相貌绘画下来,挂在岳阳楼上。
滕子京在吴兴当太守的时候,在一次宴席上看到了小妓兜娘,滕宗谅很欣赏她的美色。过了十年,二人再会于京口,兜娘已经没有当年的美貌了,滕子京对此非常感叹,于是作诗道:“十载芳洲采白蘋,移舟弄水赏青春。当时自倚青春力,不信东风解误人。”
何仙姑居住在永州零陵邑,滕宗谅担任岳阳太守,有一天天降大雷雨,雨停后,华容西峰石壁上遗留下来三个字:“谢仙火”,字体怪异。滕宗谅命人把字临摹下来,到处询问,都不知道写了什么,有人说零陵的何仙姑知道,于是滕宗谅派遣使者前往询问,何仙姑说:“这是雷中的鬼,有兄弟二人用铁笔书写了这三字,他们身长三尺。”滕宗谅派人到西峰验证,果然是如此。
父亲:滕允成,追赠刑部侍郎。
母亲:刁氏,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二岁,追赠渤海郡太君。
夫人:李氏,封同安郡君,累赠荣国夫人。
儿子:滕希仲,官至渭州推官。
滕希鲁,进士及第,任太常博士、衢州通判。
滕希德,官至朝请大夫、永州知军。
滕希靖,官至朝散大夫、定州通判。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改革家、**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与滕宗谅为生死至交。
滕宗谅一生作文颇多,但多已散佚,现存传世诗词有《临江仙·湖水连天天连水》《石城寺》《翠光亭·千古江山好树新》《鹤联句·上霄降灵气》《寄会稽范希文》《游茅山·句曲山中古洞天》《月·黄金双阙水晶宫》《赠回道士》《白云楼》《谏疏二十余篇》《剑联句·圣人作神兵》等。
《宋史·卷三百三·列传第六十二》
《渑水燕谈录·卷第六》
《续资治通鉴长编》
《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
《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
《青阳县志·十二卷》
滕子京书堂
滕子京书堂,又名滕司谏书堂,因建于云外峰下,故别称“九华山书堂”,后更名为“谏堂山书堂”;其旁思贤崖、谏堂山皆因此得名,是供后代子孙瞻仰凭吊滕宗谅的地方。
滕公墓
滕子京墓(3张)
滕公墓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东5里的金龟源(今新河乡光荣村),墓后曾耸立巨碑一块,上刻12个径尺*文:“宋名臣天章阁待制滕公神道”,**中被毁。1981年,青阳县人民政府定滕公墓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家原紧靠318国道,后来国道拓宽无法避让,迁葬于国道北侧抱珠墩,重修墓碑一块。双公祠
双公祠(5张)
岳阳双公祠是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宗谅两位先贤而建,坐东朝西,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为单层砖混结构;门额“双公祠”三字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后人范敬宜题写,祠内还设有两个陈列厅,第一个展示岳阳楼的建置沿革,形制演变,历代名人咏叹岳阳楼的诗文;第二个展示范仲淹与滕宗谅生平以及对岳阳楼的历史贡献。